第二章 供奉御药同仁堂(21)

面对这些难题,乐平泉采取的第一个重要行动就是提请朝廷增调药价。他曾在道光十六年(1836)、道光十七年(1837)两次向御药房请提药价,但那时,同仁堂的经营权还没有回到乐家。他和张洪第三次去见御药房主管,才真正是为了自己经营的同仁堂。

同治初年,正逢外省交通不畅,药价上涨。乐平泉认为这正是要求提价的好机会,便和药商张洪一起,先向御药房的官员递上折子,申明理由,再由这些官员向御药房的主管转呈。然而折子一次次地递上去,一次次被退回来,最后,费尽周折,总算见到了御药房的主管。开始,那位主管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连连说:“这药价是太后和皇上钦定的,哪能说改就改呢?不行,不行。”

乐平泉看直取不成,便绕了个弯子。他看到案上有一套《红楼梦》,便借题发挥道:“大人怎么也看起闲书来了?”

“只是随便翻翻而已。现在人人争看《红楼梦》,甚至说‘开口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我总不能让人说我白读书了吧?再说,这书里有不少奇药,如‘冷香丸’等,倒也值得推敲玩味。”

“不知大人是否看过这书中的一句话,‘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看过如何,没看过又如何?”

“现在小店和大人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同仁堂固然靠大人栽培,可是小店的差事办得如何,也关系着大人的前程啊。同仁堂要是倒了,对大人未必就是好事。在您治下,同仁堂供奉御药从没有出过差错,换别的店铺供奉御药,能不能如此,可就不好说了。大人管的这差事,保太后和皇上的平安可是第一要紧的。”

在“喻之以理”之后,乐平泉又“动之以情”,同时还“晓之以利”。他说:“同仁堂为了供奉御药,兢兢小心,汲汲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真是在用身家性命办差。而且,常常是交了药,也不能及时结账,结了账又常常领不着药银。有些陈年老账,同仁堂已经不再追讨。这些钱不是少数,都到哪儿去了,同仁堂并不想过问,更未让太后和皇上操心过。只因现在药价上涨过快,实在无力支撑,才提出增添药价,真是万不得已。希望大人体谅小民的苦处。”说着说着,乐平泉还真的动了情,竟淌出了热泪,声音也哽咽了。

可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句话打动了主管大人,也可能是乐平泉的话软中带硬,提醒了主管大人,那些同仁堂结了账却没有领到的钱都入了谁的私囊,主管大人心中自然一清二楚。于是权衡利弊,他终于同意为同仁堂提请增调药价。乐平泉早就备好了折子,大意是:“小民世受国恩二百余年,食毛践土,感恩载德,不敢有任何非分要求。因为现在药价实在太昂贵,小民家境贫寒,官差又重,责任又大,银根又紧,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万不得已,才恳求皇上开恩怜悯。”

这次请增药价、预领官银的结果似乎还不错。御药房主管在给皇太后和皇上的奏折中建议:以后每三个月和同仁堂结账一次,结账时,以崇文门税务衙门查到的市价为准。

然而,从这个奏折中,却反映出同仁堂铺东和药商在皇权面前的弱势、无奈和心酸。御药房主管在奏折中描述乐平泉和张洪叩请增补药价时,说他们泪流满面,连连叩头,浑身发抖。御药房主管在奏折中认为,乐平泉和张洪“诚恐诚怕之状,倒也让人怜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