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奉御药同仁堂(14)

最后,他们还真遇到一伙药商,说是有急事,等不及开市就要回去,竟将他们的白术照价全收。贩白术的药商们喜不能胜,跑到祁州有名的饭馆畅饮了一番,庆贺大赚了一笔。

第二天,他们准备“得胜班师”,可是刚从旅店出来,就被一派热闹景象吸引了,街上有舞龙的、耍狮的、踩高跷的、跑旱船的;戏台上有连台大戏,药王庙及其四周更是人如潮涌,个个喜气洋洋,原来是同仁堂的人到了,要开市了。

贩白术的药商们觉得自己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乐得看看这开市的热闹景象。只见药王庙前,一位长者敲响了三声锣,宣告祁州药市开市。人们都说他是同仁堂的掌柜,因为必是同仁堂的人鸣锣开市,这已经成了定规。那几位贩白术的药商中有眼睛尖的,就喊了起来:“敲锣的不就是那位看货的长者吗?原来是同仁堂的人。”

接着,同仁堂将各种药材的价格纷纷开出。药商们开始红红火火地做起了买卖,有拿现钱的,有交银票的,有以货易货的。为药商服务的钱庄、堆栈也都忙活起来了。正当此时,那几位贩白术的药商却个个面色发青,拉下了脸,连叫“不好!”“糟糕!”

原来,同仁堂开出的白术价,远比他们卖的价要高。祁州药市的药价都是以同仁堂开出的价进行交易,白术也不例外。而且按规矩,祁州药市都是由同仁堂买“头水货”,也就是开盘后的第一手货,以便能买到最好的药材。同仁堂的人还特意来找这几位贩白芍的客商,想把他们的货全部买下,叫作“买整货”。同仁堂的人说,他们还可以开更高的价。因为高质量的“整货”,一般小字号买不起,也担心进了价高货好的药材压在手里赔钱。因此,同仁堂宁可多花钱,以保证自己的质量高人一筹。那几个贩白术的药商听后更是后悔不迭。

开始,他们还想找到那个买家,商量加些价,减少些损失。可是熟悉祁州药市的人却说,如果是经当地跑合的促成的买卖,或是卖给了祁州本地药商,还可以找“安客堂”出面协调。安客堂由本地知名士绅组成,只要是发生买卖上的纠纷,他们都是先处置本地药商或是跑合的,在祁州药市,安客堂的权威比当地的衙门还高。可是买白术的药商是外地人,不知是哪一帮、哪一号,且已经不知去向,实在是无法挽回了。

祁州的行情,很快就会传遍各产药地区,那几位贩白术的都是先收货,回去后再按祁州药市的价格,和交货方分成。因此,他们不仅没有赚,还赔了许多钱,这就难怪他们叫苦不迭了,据说有人还因此大病一场。

在祁州,有过这种教训的客商不止他们。因此,各帮药商都把“同仁堂不到不开市”视为金科玉律。

在祁州药市,不仅由同仁堂鸣锣开市,走的时候,州官还要亲自为同仁堂送行,并且在同仁堂运货的大车上插上黄旗,表示这是皇家的御药,并派兵勇护送出州界。从祁州到北京的路上,则由名气大的镖局沿途护送,直到京城。同仁堂也只找熟悉这条路的镖局护镖,不轻易更换。

第四节 几度风雨老乐家前途堪忧

多次变迁同仁堂由谁经营

提到同仁堂,人们都知道那是乐家老铺。但是,百年老店同仁堂是不是一直在乐家的掌控中呢?在历史上,同仁堂也曾迭遭变故,屡历艰险。乾隆七年(1742),同仁堂的掌门人乐礼突然呈请“告退官药”,也就是请求不再供奉御药了,同仁堂似乎出现了危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