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奉御药同仁堂(13)

因为同仁堂资本雄厚,需要量非常大,仅犀角一项就占药市总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有些细货甚至占到了市场交易量的90%以上,加上又有皇家的背景,在祁州药市更有着举足轻重,无人可比的影响。

清末民初的一天,几位贩白术的药商到了祁州。以前他们一向是在安徽亳州、河南禹州和辉县、江西樟树等著名药市作买卖。因为久闻祁州是“天下第一药都”,又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说法,因此,特意慕名而来。可是到了祁州之后,他们发现这里虽然东西客商云集,南北药材齐备,可就是没人真正做买卖。买的不着急买,卖的也不着急卖。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就找了“跑合的”,也就是经纪人帮忙牵线搭桥。跑合的促成双方买卖后,照例要提交易额的2%当佣金。这个数并不算高,而且祁州跑合的向来守信,从不吃价,也是远近闻名的,找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可是找了几位跑合的,却都说:“你们几位的货好,可现在还没开市,等开了市,准保让你们卖个好价钱。”

贩白术的药商们很奇怪,问是为什么。得到的回答都是:“北京同仁堂还没有来,不能开市,这价钱自然也就不好定。”

为什么同仁堂不来,就不能开市?贩白术的药商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耐下性子,决定等两天再说。可是两天过去了,他们已经把药王庙的邳彤墓亭、名医殿、药王殿、大戏台和乾隆年间建成的一对每根八丈多高,重达三万斤的铁旗杆看过好几遍了,还恭恭敬敬地在药王殿中进了香,祁州药市还是没有开。几位贩白术的药商实在耐不住了,就议论道:“虽然同仁堂名气大,可是这么大的药市,凭什么就一定要等他们来才开市?”

“对,我就不服这口气。我出去转转,不用跑合的,咱们自己找找买家,说不定还能卖出个好价钱呢。”

他们决心要破破“同仁堂不到不开市”的规矩。手里有大批上好的白术,还怕赚不到钱?几个人商量好一个自认为是最好的价钱,就到市上去寻找买主了。

虽然没有开市,可祁州药市中不少客商都在看货。他们恰巧碰到几位非常挑剔的北方药商,大黄要瓷实的,有泡的他们看不上,犀角只看暹罗犀角,其次是云南犀角,对非洲犀角却一点兴趣也没有,说它们的疗效不行,连山参是多少头的都有讲究,少了不要,多了也不要。

几位贩白术的药商看了连连赞叹:“这是行家,识货!”就走上去请他们看看自己的白术。对方有一位年长者仔细看了看说:“好货!”

贩白术的药商们一听,很高兴,立刻伸出手去想谈谈价。按照药市里的规矩,买卖双方都是把手藏在袖子里捏价,食指代表多少,中指代表多少,无名指代表多少,手指的伸张屈合是什么意思等,都有约定,大家一捏手指,就知道要价多少,还价多少。可是谁知对方却不出手,只是笑着说:“还是等明天开了市再说。我们是‘货好不怕价高’。您别急,等开了市,准保您能卖出个好价钱。”

贩白术的药商们一听,大失所望,闹了半天,这几位也是跑合的,不然怎么说的话和先前那几位跑合的一样呢?这么一想,他们也没有问对方是哪家宝号的,只知道祁州药市上有十三帮之说。北京、通州、天津的药商被统称为“京通卫帮”。此外,还有“关东帮”、“山东帮”、“山西帮”、“陕西帮”、“彰武帮”、“亳州帮”、“川帮”、“广帮”、“宁波帮”、“江西帮”以及以祁州本地人为主的“黄芪帮”等。他们分不清北京、通州和天津卫的人说话有什么不同,也就不再多问,转身另寻买家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