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三节 南宋时期西湖寻梅(3)

除《齐东野语》外,周密在《武林旧事》"张约斋赏心乐事"中也记载了张镃一年中的赏梅安排:正月孟春有"玉照堂赏梅"、"湖山寻梅",二月仲春有"玉照堂西赏缃梅"、"玉照堂东赏红梅",十一月仲冬有"味空亭赏蜡梅"、"孤山探梅",十二月季冬有"绮互亭赏檀香蜡梅"、"湖山探梅"、"玉照堂赏梅"等。这些都颇有晚明士人的风味,而富贵之气则是晚明士人所无法比拟的。

张镃所著《南湖集》咏梅之诗极多,现随意摘录一首,供读者识其风雅:

笛声吹起南湖水,散作奇葩满园里。

被春收入玉照堂,不逐余芳弄红紫。

一春开霁能几时?江梅正多人来稀。

光风屈指已过半,赖有缃蕊森高枝。

今朝拄杖偏宜到,暖碧红烟染林草。

悠然试就花下行,便有疏英点乌帽。

戏看宝靥轻金涂,密网粲缀万斛珠。

一香举处众香发,幻巧更吐冰霜须。

叵罗盛酒如春沼,不待东风自开了。

呼童撼作晴雪飞,雪飞争似花飞好?

上都赏玩争出城,日高三丈车马尘。

谁能摆脱热官与,铜臭肯学花底真。

闲人时平空山老,壮士不得灭秦报君死。

鸡鸣抚剑起相叹,梦领全师渡河水。

吾曹耻作儿女愁,何如且插花满头?

一盏一盏复一盏,坐到落梅无始休。

无梅有月尤堪饮,醉卧苍苔石为枕。

醒来明月别寻花,桃岸翻霞杏堆锦。

张镃虽也有被人诟病之处,但他的确是位颇有才华的贵族公子,不但善诗词,也善画竹石古木,除梅外,又酷爱牡丹,一时名流如陆游、尤袤、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等皆与之往来唱和,其中尤与杨万里关系密切。杨万里《约斋南湖集序》云:"初予因里中屠德璘谈循王之曾孙约斋子有能诗声,余固心慕之,然犹以为贵公子,未敢即也。既而访陆务观于西湖之上,适约斋子在焉。则深目颦蹙,寒肩臞膝,坐于一草堂之下,而其意若在岩壑云月之外者,盖非贵公子也,始恨识之之晚。"张功甫神貌可略见一斑。

二、士大夫赏梅

不同于皇家赏梅,作为知识分子的文人士大夫在欣赏梅花外在之美的同时,更注重梅内在之美的挖掘,梅之内在精神愈为世人所推重。这其实是士大夫"格物""比德"的结果,与富贵王公们赏梅的情味迥然有异。

"梅以韵胜,以格高。"北宋时期,苏轼定"孤瘦雪霜姿"为"梅格",以区别于桃李。两宋之交的主战派名臣李纲曾写过一篇《梅花赋》,所言更详,梅不但可观,而且可用。他认为"梅花非特占百卉之先,其标格清高,殆非余花所及",因为它于"固阴沍寒,草木冻枯"之时,"惟兹梅之异品,得和气而早苏",其根、其干、其枝、其叶、其花、其香、其态,可谓标格独高、众美咸具,相形之下"桃李逊嫮,梨杏推妍,玫瑰包羞,芍药厚颜";而当梅花"敛华就质","结成青实"之时,又能"钟曲直之真味(酸),得东方之正色(青)","傅说资之以和羮,曹公望之以止渴。用其材可以为栋梁,采为药可以蠲热,又非众果之所能仿佛也"。

在这篇赋的最后,李纲说:"爰有幽人,卜居梁溪,艺松菊于三径,树兰蕙之百畦,丹桂团团,绿竹猗猗,植兹梅于其间,庶岁寒之相依,嗅花嚼实,侑此一巵,颓然而醉,不知天地之高卑,岂特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殆所谓未能忘情如草木,聊托物以娱嬉者乎?"这位卜居梁溪的所谓"幽人"便是李纲自己,所种松菊、兰蕙、丹桂、绿竹等皆是历代比德君子之物,植梅其间,将梅与诸君子并列。李纲"托物以娱嬉",以梅比拟自己清高的品格与卓越的才华。梅之品质逐渐成为士大夫们赏梅的重要内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