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节 南宋时期西湖寻梅(1)

南宋时期,杭州的梅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皇家、官僚、士人中赏梅之风盛行。据1995年杭州园林文物管理局新编的《西湖志》载:"南宋,行都赏梅之处有钱王宫梅岗亭之千树梅花;孤山之阴,缭岁寒亭皆古梅;皇宫御园内梅堂苔梅;张功甫梅圃玉照堂观千叶缃梅;西泠桥有红白梅花五百株,均赏梅佳处。"也是在南宋,有了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即范成大的《范村梅谱》;而张功甫的《玉照堂梅品》更是一幅南宋贵族官僚赏梅的详细画卷,其风雅似晚明清言小品,但又具有浓重的贵族奢华气息。

赏梅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自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随着宋室南迁,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至杭州,大批皇室成员及官僚、知识分子随之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极具文化生活品位,有情趣,懂鉴赏。江南是梅花的主要产地,由于这些人的到来,梅花的奇异品种被不断地挖掘和培育,这一切使人们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追求。梅的外在之美愈加丰富。

其次,北宋中期兴起的理学,讲究格物致知,它主导了很多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很多人以"即物穷理"的态度欣赏梅花,梅的内在品性被不断挖掘,梅的精神也被塑造起来:我之品性投射于梅,与梅之品性相契合,使我之品性通过梅得以展现。所以人们赏梅,其实是欣赏投射于梅中的人的内在品性,并从中获得觉解和激励。此为梅之内在升华。

第三,南宋杭州社会生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以及市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将富余的精神和创造力投入对美的追求之中。在贵族官僚和士大夫们的积极推动下,南宋时期杭州赏梅之风大盛。

一、王公贵族与梅花

王公贵族是集权势、财富和文化于一身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喜好,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王公贵族对梅花的重视,使得梅花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所谓"官梅"与"野梅"在情味特色上的区别也愈加明显。

1. 官梅

官梅的兴盛是南宋时期梅花的一大特点。所谓"官梅",并非梅花的一个品种,而是指种在宫廷苑囿或官府衙宅内的官养梅花。官梅的历史可上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在秦朝一个旧苑的基础上扩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同时引入各地名果异树二千余种,其中便有梅。据《西京杂记》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梅七: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可见当时皇家已有赏梅风尚,作为观赏梅的很多品种已经开始进入宫廷苑囿。彼时虽无官梅的说法,但其实质便是官梅,而且并非一般官府内培植的梅花。南朝梁何逊为官扬州时,府内便有梅花,他常吟咏其下。官梅之典盖出于此。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黄庭坚《雨中花慢》词有"官梅乍传消息"等句,徽宗赵佶时的传世院画中也有以梅为主题者,可见官梅的栽种一直没有间断。

官梅的特点是稀有、难得、奇异,常点缀于亭台楼榭之间,有富贵妖娆之气。相对于官梅,北宋林和靖所赏的梅花便属野梅。所以梅之隐逸,在官梅这里是荡然无存的。野梅的特点便是自然,常见于山间水畔、舍边篱落,苏轼"竹外一枝斜更好",说的便是野梅。官梅与野梅只有个人取向不同,并无高下之分。清代赵翼《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孤山翁,徒夸疏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此诗似有贬低野梅之意,而谢蕴山(启昆)本人的《种梅》诗却说:"修得多生到此花,不分山墅与官衙",又似不作官梅、野梅的区别。

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一般都有专人维护,以备临幸。据《西湖游览志》卷三记载,在今柳浪闻莺一带,南宋有聚景园,乃孝宗为太上皇高宗所建,曾繁华累朝,尤以梅盛。此处官梅皆种于巨松之下,日久苔生,尤显沧桑。但此园自理宗以后,日渐荒落。园中之梅,也由其自生自灭。故高疏寮有诗:"翠华不向苑中来,可是年年惜露台,水际春风寒漠漠,官梅却作野梅开。"南宋为蒙元所灭,因此作黍离之感。可见,官梅的命运也与国运相连,如无贵族官僚的玩赏,官梅也无高贵可言。

2. 王公贵族与梅花

南宋时期赏梅之风盛行,很多王公贵族家里都有梅园。如果我们仔细检索史料就会发现,南宋时期皇室及王公大臣苑囿中题为"梅坡"的有很多。比如西马塍韩蕲王(即韩世忠)的园林中便有"梅坡",杨和王(即杨沂中)曾建"梅坡园"(又名"总秀"、"梅园"),理宗时杨太后在显庆寺西的宅第中亦有"梅坡园"。南宋画家马远之子马麟曾绘《亭台图》,题有杨后的《宫词》,画中水边林际山坡多红梅,梅中一亭,亭后积草如柳。厉鹗认为此图应有所本,不知是否就是杨太后宅中的"梅坡",但此图至少会让览者对这些贵族梅园有个较为直观的印象。皇宫后苑中的梅园亦有称"梅坡"的。《武林旧事》卷七记载,淳熙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庆圣节(即孝宗生日),孝宗陪同高宗于后苑梅坡赏早梅。

这位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南宋诸皇帝中第一等爱梅人。他喜欢梅花,但见识也只囿于自己已有的官梅品种,对于野梅,他所知并不多。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一记载,光尧(即宋高宗)尝谒款泰坛,过易安斋,此处有梅岩,他非常喜欢,还作诗夸赞,但这梅却不认得。于是他便问主僧:"此梅唤作甚梅?"主僧答:"青蒂梅。"顾名思义,此梅之花蒂应为绿色,不知是否就是颇为有名的"绿萼",但无论如何,这种梅花应未见于当时的宫廷苑囿中。其实,更准确地说,这些皇宫深苑中的梅花应称之为"宫梅"。理宗时,庐山清虚观有位丁野堂善画梅,理宗召见他问:"卿所画者,恐非宫梅。"丁野堂回答:"臣所见者,江路野梅耳。"可见宫梅和野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高宗虽不识野梅,但他德寿宫里的宫梅却更为稀有难得,非一般人能有机会见识。《西湖游览志余》卷三云: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日,孝宗过德寿宫起居,太上留坐冷泉堂,至石桥亭子看古梅。太上曰:"苔梅有二种,一种出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余。今岁二种同时著花,留此少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