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节 北宋时期西湖寻梅(5)

起起落落是人生的常态。在苏东坡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他的命运迎来了转机。摄政的皇太后重新起用了他。四年后(1089),他又回到了杭州出任太守。此次知杭州,苏东坡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其中之一便是疏浚西湖,修建长堤。这项工程的合作者之一是郡丞杨蟠,他也是当时一位有名的诗人。杨蟠(约1017-1106),字公济,号浩然居士,章安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据说他一生作诗数千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后人所辑《章安集》一卷。欧阳修《读杨蟠〈章安集〉》云:"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诗中的苏、梅是指宋初著名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欧阳永叔以杨蟠为继苏、梅二人及自己而起的诗人,竟要在他的诗里讨秋月春风,可见对其人其诗的看重。长堤建成的次年早春,苏东坡与杨蟠来湖上踏雪赏梅,杨蟠作《梅花诗》多首,东坡步其韵先后作梅花诗二十首。兹选录数首于下: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

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绿发寻春湖畔回,万松岭上一枝开。

而今纵老霜根在,得见刘郎又独来。

鲛绡翦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千林未觉多。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

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

湖面初惊片片飞,尊前吹折最繁枝。

何人会得春风意,怕见梅黄雨细时。

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

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

万松岭上梅依旧,前度苏郎今又来。此时苏东坡心得意满,不再是那个心如死灰的苏东坡了。这些作于元祐年间的诗歌,反映了东坡本人对杭州梅花的热爱,也透露出杭州士大夫赏梅风气之盛。

我们可以把自唐至北宋这段时间,看作是杭州赏梅之风初起之时。孤山之梅绵延数百年,其作为杭州第一处赏梅胜地的地位已确立。唐时吴山的梅花到宋代似不再闻名,而万松岭的蜡梅则继之而起。这段时间,梅花不同于桃李的特性被逐渐认识,人们除了注重它的花形、香气,也开始对疏朗、倾斜的梅姿格外关注。梅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凛然风骨、隐逸高士的象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