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11)

我觉得,从法律的角度看张维迎和同事之间的纷争,事情会变得比较简单。准确地说,将前同事开除出光华,将现同事的职务免除的一方当事人是光华管理学院,而非张维迎个人。张维迎是光华的院长,他对同事的开除或者免职的建议,只要遵循了正当的行政程序,得到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多数票支持,就是合法的。至于说,合法的行为是否带来正确的结果,程序的正义是否带来了实质的正义,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对与张维迎打口水仗的两位教授素无了解,对他们的印象无所谓好或者坏,我只是觉得,他们用人身攻击的方式谩骂张维迎,缺乏理性。如果张维迎真的搞一言堂,假公济私,恶意陷害,他们可以申诉,可以利用种种合法的、正常的渠道表达他们的异见,而非损害张维迎的名誉。

当然,我也不想做增益张维迎名誉的事。我不想表达我对张维迎的个人印象,我希望自己能够控制情绪,不受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中关于他的非议的影响,围绕“人事门”事件,让张维迎和他的朋友、他的敌人在尊重伦理的前提下自由地讲述,从而让读者知道一个更为全面的张维迎,知道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的,他在光华的八年都干了些什么。

坦率地说,仅仅就张维迎在光华的教育改革而言,我是欣赏的。除了公开见报的那些内容,还有被编辑删除的内容,比如说: 张维迎力主废除了博士生导师制度,讲师也可以带博士生。博士生统一招录,一年后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100余名导师,30几个博士生,必定有博导招不到博士生;张维迎率先改革了行政服务系统,将他们从干部变成院聘员工,1999年“三八”妇女节,他请人给行政服务人员上礼仪课,告诉他们,教授和学生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张维迎倡导研究性学院氛围,鼓励“午餐研讨”;所有教员都有办公室,无论教授还是讲师,一样大小,鼓励平等的学术文化。

我由衷地认为,张维迎有这样的理念不容易,能坚持这样做,更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跳出来为他说话,夸他人品如何好。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做了什么,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是两码事。

所以,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人品的窠臼,不陷入张维迎高尚还是卑劣的泥潭。我只想在《南方周末》这个言论的自由市场中,给张维迎一个摊位,让他自由地兜售他的观点、态度和立场。虽然说,我们给了张维迎极大的版面阐述自己,可能不符合限制新闻自由的平衡原则,但是,从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整个新闻世界来看,当漫天飞舞的谩骂、指责、嘲弄一边倒的时候,作为新闻媒体一份子的《南方周末》给张维迎以新闻自由,恰恰是对不平衡的一种矫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