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章节(20)

 

21、

1947年8月,8纵刚成立就赶上秋季攻势。

为了打通锦(州)承(德)线,确保北宁线安全,9月初,锦州地区国民党暂50师、暂22师(各欠1个团),兵分两路向热东建昌方向攻进。

国民党军在东北屡吃败仗,刚换了主将陈诚。前任杜聿明吃林彪围点打援的苦头太多,陈诚还没尝过什么滋味儿,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送上门的敌人当然好打了,遂令迎击,秋季攻势开始。

刚升级的主力,通常都要整训两个月,8纵不到1个月就出战了。

9月14日晨,8纵24师师部和22师1个团,在梨树沟门与左路暂50师遭遇。24师师长丁盛,急令部队抢占制高点,向敌攻击。24师主力陆续赶到,战至黄昏,歼敌千余。

从锦西来的右路暂22师,见势不妙,拔脚就往回跑。黄永胜命令22师、23师和独1师追击。15日晚,23师在杨杖子追上敌人,立即攻击,同时以1个团迂回敌后,将其拖住。

16日上午,黄永胜率纵队指挥所赶到杨杖子西山。察明敌情、地形,即以22师、23师分别由北、南两个方向攻击,独1师1个团由东向西助攻,1个团断敌退路,1个团和24师阻援。

下午两点攻击,黄昏结束战斗,暂22师4500余人,只跑掉千把人。

3天两战连捷。

有老人说,连打胜仗,那人是越战越勇,越跑越来劲,那千把敌人眼看叫我们追上了,敌人扔的枪炮耽误事了。刚从地方部队升级主力,还有些地方习气,也是没见过那场面。那枪炮什么的到处都是,见到好枪好炮,谁不眼馋哪?一个人去捡,大家伙就都捡起来了,就顾不上敌人了,不然就把敌人“包圆”(即“全歼”)了。

暂22师被围打之际,陈诚急令在锦州的49军增援。

为诱敌深入,黄永胜率8纵及独1师,退至新台边门隐蔽待机。

20日,49军两个师4个团,进至杨杖子、毛祁屯地区。而侦察报告是1个师约8000人,黄永胜就是据此进行判断、部署的。

21日凌晨开始行动,中午对敌完成合围,两小时后发起攻击。

敌已占据有利地势,构筑工事。其中323高地,山高坡陡,可以俯视整个战场,对攻击威胁最大。23师69团3营,在纵队山炮营掩护下,从正面攻了一下午,伤亡过半,毫无进展,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局发展。

黄永胜让师长张德发①调整部署,改变战法,并下了死命令:今晚必须拿下323高地!

就有点“拿不下来,提头来见”的意思。

张德发重新部署,换上2营。2营长几天前在杨杖子牺牲了,由教导员带队攻击,张德发告诉他如此这般。这时2营还有8个比较完整的排,以1个排正面佯攻,集中全营号兵猛吹冲锋号。主力7个排,每人背上几袋手榴弹,从左侧迂回,在细雨蒙蒙中悄悄爬上山去。几百颗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连续爆炸,差不多也赶得上一个炮群一阵猛轰了,最关键的是爆炸声中那人就冲上去了。

拿下323高地,少许改变被动局面,并未动摇敌人的决心和防御体系。在敌正面和两侧交叉火力下,各攻击部队依然进展艰难。而且,查明守军是两个师4个团,1.2万人,敌两路援军正在赶来。从锦州出动的49军26师,已经进至距杨杖子20多公里的冮家屯了。

东北野战军进关时,每个纵队4个师近6万人,差不多赶上华北军区的1个兵团了,装备就更好了。而此时,民主联军主力纵队4万来人,纵队炮兵团,师有炮兵营。刚成立1个多月的8纵,纵队才有个炮兵营,3个师不足3万人,可以用于攻击的不过1万多,攻守比例1﹕1。在冮家屯负责打援的,只有24师1个团。

还打不打?能不能打?——本书写到的名将,大都曾经面对这样的时刻。

黄永胜毅然决定:把预备队调上来,最后一锤子。

22日10时,下令总攻。又是战至黄昏,守军全线动摇,向东南方溃逃,被从冀东赶来的9纵堵住,1.2万敌人悉数被歼,连军长王铁汉都被活捉了。这小子原是东北军的,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装成个伙夫,混在俘虏堆里,晚上钻高粱地里跑了。

8纵开门大吉,三战三捷,而且步步登高,改变了热河局面,一下子发展到4万人,装备也鸟枪换炮了。

林彪挺高兴,说:这个8纵,还真有点主力样子。

战斗到了关键时刻,有人会不停地踱步,有人会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黄永胜也想抽烟,一屁股坐在山坡上,从衣袋里掏出盒揉搓得纸团似的10支装“小粉包”:抽支烟,神仙神仙。8纵副政委邱会作和参谋长黄鹄显①见了,上去就抢。黄永胜大喊:别抢,我不是土豪呀。黄鹄显按着,邱会作搜身,一盒“小粉包”变戏法似的不见了。3个人嘻嘻哈哈滚成一团,参谋、干事和警卫员哈哈大笑。

指挥所距敌只有几千米,一阵炮弹飞来。1发据说口径不下100毫米的炮弹,就落在离他们不到10米处,溅起的泥土石块,冰雹样砸在身上。是发臭弹。不然,“9·13”事件后林彪的“五虎上将”,可能就缺头没尾只剩吴叶李了。

这是拿下323高地后发生的一幕,从中也见黄永胜性情之一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