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情趣》(4)

《体育之研究》切中当时一般学生之时弊。那时正处于封建随私塾教育和西式的学堂教育过渡时期。在“读书唯上”的传统思想束缚下,体育锻炼不被一般学子所重视。毛泽东从担负国家兴亡责任这一历史高度,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重大命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他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阐述,对当时的青年们摈弃“读书至上”的“清高”观念,做“身心并完”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注意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体育,因此,无论在体育理论或实践方面都有许多创新。许多观点,后来他自己又不断予以发展,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1942年,毛泽东曾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口号。建国后,根据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和当时青年学生健康不佳的状况,毛泽东于1950年6月1日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3年,他再次向全国青年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后来又制定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针。

在不同的场合,毛泽东还经常谈到要重视青年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195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他在会见几位湖南教育界的人士时,回顾了自己当年在第一师范锻炼身体的情况,并指出:你们办学校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重视青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艰巨复杂的工作。大家不是读过《红楼梦》吗?《红楼梦》里有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大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不会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她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革命青年。

总之,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忧国忧民,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发奋忘我的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完成历史赋予自己的伟大使命,迎接将来可能出现的任何艰难险阻的挑战,他以一种顽强的精神,锻炼身体,砥砺意志。同时,他设法把自己的同学组织起来,并号召全国的青年,锻炼强健的体魄,磨砺顽强的意志,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反映了毛泽东远大的眼光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本人后来也经常回忆起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每当谈起当年的情形,言辞间总有不能自已的自豪感:“我们也成了热心的体育锻炼者。寒假里,我们徒步穿过田野,上山下山,绕行城墙,渡过江河。碰到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脱掉衬衫,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嚷,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我们露天睡觉,甚至于到十一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于增强我们的体质也许很有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往返行军,以及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到中流击水”“极目楚天舒”】

毛泽东喜爱的运动项目很多,但一生坚持不懈的只有游泳。他对这项运动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偏爱。

他从小就酷爱游泳。8岁时,他从师邹春培读私塾。一次邹先生有事外出,嘱咐学生温书。当书熟读后,毛泽东就和几个学生到私塾前的池塘里戏水。邹先生回校后,见此情景,非常生气,要学生对对子,对不出就要用楠竹板打手心。对子出的是“躍足”,取意《孟子》中“沧浪水清兮可以躍我缨,沧浪水浊兮可以躍我足”。毛泽东不假思索就对以“修身”,取意于《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邹先生不禁连连点头。

不敢说毛泽东8岁时就把游泳同修身联系起来了,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他就一直把游泳作为锻炼体魄、砥砺意志的一项重要手段。

橘子洲又名橘洲,俗称水陆洲,以洲上盛产橘子得名。东西宽不到半里,南北长却在十里以上,是湘江中最长的一个洲。

湘水从南向北奔流,流到长沙市的西北郊才又复合。每到夏季,湘江水涨,旁的洲渚都被淹没,只有橘洲仍需出水面。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每每趁着学校休假的日子,偕学友来这里游泳。他们一般都是到橘子洲的最南端牛头洲附近下水。那里沙平水清,是游泳的好场所。

毛泽东的游泳技术原本不错,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练习,更加规范化。夏天水涨时,湘江水面宽三、四里,他能从东岸游到西岸;秋冬之间,行人已经穿上棉衣,他还能在江中游上几十分钟。第一师范的同学中有几个善游泳的,像陈绍休等就是和毛泽东常常在一起游泳的伙伴。毛泽东认为和善游泳的人在一起游泳有种种好处:既可互相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又可互相照顾,互相救护,减少意外的危险。没有人做伴,他是不肯一个人单独去游泳的。在当时毛泽东同学的日记中,常有他们一同游泳的记载。1917年9月23日张昆弟日记载:“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时将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像罗学瓒,平时身体非常强壮,却不习游泳,但在毛泽东等人影响下,潜心学泳。有一次,他在同毛泽东等游湘江后,深有感受。他在9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游,人多言西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全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大气,不得不谓运动中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他在10月8日的日记中又写道:“余前数日,因浴冷水,致身痛头昏。休养数日,少饮食,多运动,今日痊愈,复与毛君泽东等往洗擦身体一番,大好快畅。”

1918年3月,毛泽东协助学校请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校讲演。李既是一位学者,又是游泳专家。据第一师范七班的学生李泽荣回忆:李石岑在校演讲后,毛泽东请他到湘江现场教授游泳技术。那时,大约在清明前后,还穿着棉衣,毛泽东带着三十多人,到橘子洲头练习游泳。李石岑先下水作示范,毛泽东和他的学友们也一鼓作气地跳下水,游了大约三、四十分钟。

橘子洲一带成了青年毛泽东心爱的游泳池。有两年暑假,毛泽东住在岳麓书院的湖南大学筹备处,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他都和蔡和森、张昆弟等去橘子洲边游泳。畅游之后,还要在沙滩上卧倒十来分钟,让太阳晒遍全身。然后,抹干身体,穿好衣服,再指古道今地大声议论一番天下兴亡事。

爱好游泳的习惯,毛泽东保持了一辈子。可以说他是走到哪儿游到哪儿。但相对而言他在湘江、在橘子洲边游得最洒脱、最舒畅。这是由于他对青少年时期的那段生活有一种特别的眷恋和向往。告别学生时代后,毛泽东还曾多次畅游湘江,写下过那首著名的《沁园春》。其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名句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又曾多次在湘江游泳。

1955年夏季的一天,毛泽东在长沙市南郊猴子石跃入湘江,游了很久。在场的罗瑞卿远远呼喊:喔——!时间到啦,上来休息啦。毛泽东却在水中开玩笑说,你也下来啰!不下来就不服你管啦!结果,毛泽东在水中游了好一阵,才在岳麓山下的牌楼口登岸。

1956年5月30日,毛泽东再次畅游湘江,他由猴子石游到水陆洲,并从那里上岸,和聚集在那里的群众见面。

1959年6月24日,毛泽东在长沙市南郊豹子岭附近更衣下水。时值湘江暴涨,洪水滔滔,毛泽东轻舒双臂,时而侧泳,时而仰泳,时而蛙泳,时而潜泳,拨开波浪,顺水游去。游了一阵,毛泽东上小划子休息。他伸手把陪他游泳的运动员拉上来,说上来上来,晒晒太阳,日光浴嘛。休息片刻,毛泽东又下水,游到橘子洲才上岸。

6月27日。毛泽东在萍湾镇上船,由周世钊等当年故旧陪同游览湘江。这天,他又一次畅游了湘江。事毕,他深有感触地对周世钊说:游泳是有意思的活动,橘子洲是值得怀念的地方……毛泽东对游泳的特殊偏爱,不单是因为他认为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勇气,是最好的一项体育运动;而且,在于他把在江河湖海中游泳看做是对大自然的挑战。毛泽东在他学生时代的笔记中就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为了练就一种勇猛向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青年毛泽东曾经选择了许多种锻炼方式,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是游泳。

每征服一条江河,都会给毛泽东带来极大的胜利者的喜悦,都会更加增强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解放以后,毛泽东特别喜爱到从未涉足过的水域游泳,特别喜爱到大江大河等辽阔水域劈波斩浪,特别喜爱在特殊的水文气候条件下游泳。并且,他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找那么一条大河游那么几次,借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体能与勇气。

除湘江外,毛泽东去游得次数最多的要数长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