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滴血的永乐朝(1)

二?滴血的永乐朝

才子登场

1388年,明初三朝最雄辩的才子出现了,他就是年方二十的解缙。自小即有神童之誉的解缙出生于江西吉水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士绅之家。他的祖父解子元是元至正五年的进士,做过元朝的低级文官,在元末死于乱兵。他的父亲解开,据说得到过朱元璋的召见,但没有接受明朝的封赠,终生都在乡间从事著述和办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母亲,这个叫高妙莹的女子是儿子的启蒙教师,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经史、善小楷、晓音律,在成年后的解缙身上可以看到诸多他母亲的影子。

1387年,年轻的才子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次年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荣登进士榜,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朱元璋很喜爱这个颖敏的青年,经常让他随侍身边。打击元勋贵戚毫不手软的朱元璋,对这个年轻人却流露出了难得的温情。有一天,皇帝在大庖西室这样对解缙说:我与你名义上虽是君臣,却情同父子,你应该有什么就说什么。

次日,解缙即上了一封万言书对朝政提出尖锐批评。他一方面承认皇帝在统一国家、恢复经济和消除一些陋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另一方面又对司法制度尤其是皇帝随心所欲无休止地修改法典的做法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道,法令经常更改,民众难免生疑,刑罚太重,民性愈加顽劣,建国快二十年了,可是法律条文时常在变化中,没有一条法律是沿袭至今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天谁都不去触犯法律,这么些年来,陛下您时常震怒,诛杀了那么多奸逆,务求锄根剪蔓,但从来没见您下诏褒扬哪一个,我们见多的是您喜怒无常,说不定早上还在说一个官员如何如何好,到了晚上就把他给杀了,或者一会儿下令处决一个人一会儿又把他给赦免了。

对皇帝的用人政策,他也提出责疑,批评“进人不择贤否,授职不量重轻”。才学品行居于上品的监生、进士,大多屈沉下僚;道德文章俱佳的孝廉、人才,很多都只能到地方政府去工作,而一些毫无教养、资质愚鲁的家伙,骤富骤贵,这怎让品行高洁之士甘于与他们为伍?天下人都说陛下凭着个人喜怒操持生杀大权,他们怎知道实在是太缺少忠良的臣子了。他建议皇帝在许多方面改革他的统治,如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裁冗员,节流开源,又建议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重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要停止使用胁迫及法外之刑,废除刑事犯罪的连坐法,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