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嘴感知世界

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吮吸妈妈的乳汁可谓是孩子体验最早、最重要的一种愉快的动作。当温热的乳汁流入孩子口中时,给孩子的唇部带来一种惬意的快感。因而口则成了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

由于婴儿在口欲期的行为,是追求自体性欲满足的表现,也就是口欲的满足,并无成人的性意识。而母亲用母乳喂养孩子,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最佳的营养,更可以为孩子提供母爱和口欲满足,这对孩子今后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益。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吃奶、吸乳乃是整个性生活的最早期的表现形式,是后来各种性满足的雏型”。

由于口部到了成人时期是一个性欲部位,故一些性心理学专家把口部作为婴儿期“性欲”快感中心。一旦口欲期没有被满足,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最近冉冉的妈妈总是感到心烦,原因是冉冉吃手指头的毛病似乎越来越严重了,眼看着白皙、漂亮的女儿渐渐长大,可是那只被嘬得与众不同、又红又肿的大拇指,怎么不叫人担心呢?

冉冉这个坏毛病还要从她小时候说起。冉冉刚出生时,妈妈由于身体虚弱等原因,没有奶水。为了冉冉,妈妈用尽了办法,吃尽了偏方,可就是没有奶,没办法只好用奶粉喂冉冉。但不知什么时候起,冉冉开始对自己的大拇指感了兴趣,总是不经意地将拇指放在嘴里吸吮。开始妈妈以为是孩子无意之为,并没有太在意,可一次冉冉含着大拇指熟睡的时候,妈妈刚刚把她的小手拿下来,没想到冉冉“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怎么哄都不行,最后只好把她的小手放到嘴里,冉冉才停止了哭声,安然入睡。

妈妈想了很多办法让女儿改掉这个毛病,但每次都是惹得孩子大哭大闹,结果家里的老人说:“孩子的手上有蜜,就由她去吧,长大了自然就改掉了。”

就这样,冉冉养成了吸吮大拇指的习惯,而且越来越不能罢手,都上小学了,却还在吃手指头,就连老师也常常跟妈妈反映这个问题,说手上的细菌多,老吃手指头不卫生,容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冉冉的妈妈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决定再跟冉冉好好谈谈。

“冉冉,妈妈问你,为什么要吃手指头啊?”这回妈妈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想解决问题。

“嗯,不为什么,就是想吃。”冉冉还在吃手指,“反正不吃就觉得别扭。”

妈妈看问不出个所以然,便决定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在问过详细情况后,对妈妈说,冉冉可能是在婴儿期口欲没有得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她吮吸拇指就是为了达到口欲的满足。

这一答案简直大出妈妈的意料,妈妈从来都不知道人还有什么口欲期,这还跟性有关,还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等等。妈妈在听了心理医生的详细讲解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了解了不少有关孩子性教育的常识。

其实像冉冉这样吃手指的孩子大有人在,只要我们注意一下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甚至还有个别成年人,不仅表现为吸吮手指,还表现为吃指甲、咬布角等由于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怪异行为。

小玲就爱咬被角。虽然都上大学了,可是每天早上她的被角都湿湿的,同宿舍的好朋友为此都很奇怪,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当问了小玲才知道她有这个怪癖。

原来在小玲刚出生不久,父母由于感情不合离了婚。小玲跟妈妈一起生活,但是妈妈为了养家,就只好把刚满2岁的小玲送到了幼儿园上整托。起先小玲晚上总是哭闹,但后来不知为什么渐渐安静下来,最后老师发现,小玲只要每天咬着被角就能安然入睡,不过一旦把被角从她嘴里拿出来,她就会立刻醒来,并且大哭大闹。

小玲的妈妈在听说这件事后,觉得小孩子可能就是喜欢往嘴里乱放东西,也没有太注意。

就这样,大家都没有特别在意和纠正她的这一行为,而小玲也养成了咬被角睡觉的习惯。后来小玲上了学,妈妈渐渐发现小玲的这一行为有些严重,即使在做作业的时候也会叼着自己的衣角,因此常常为了小玲咬被角的事情唠叨发火。

小玲渐渐长大,她那个咬被角的毛病算是改不了了,只要一躺在床上,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习惯性把被角含在嘴里。而每当她含被角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一种甜蜜和安全,心情也会因此而平静。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孩子在婴幼儿口欲期的重要性。

口欲期在作怪

在口欲期的孩子十分专注嘴里的东西,他们拿到什么都会往嘴里放,用满足嘴的欲望来化解焦虑、得到安全感,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反应。因此,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口欲现象就会减少,恢复到正常状态。

精神学家分析,人在一岁前处于“口欲期”阶段,这时婴幼儿处于一种完全不能自立的状态,基本上没有行动能力,因此,口就成了他们的生活中心和兴趣中心。孩子一岁后进入“第一反抗期”,而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自主行为压抑过多,由于孩子害怕受批评,因此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孩子就会不自觉地退回到“口欲期”。而这种影响也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即使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但仍有儿童的心理。而这一现象则被称为“口欲期固结”。这也正是他们执著于寻求别人的关注,执著自己的某些行为,不管这种执著是好还是坏的缘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环境逐渐的变化,孩子的心理所承担的来自社会、学校、人际关系、身体发育等方面的压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大,而那些咬被角、吃手指的习惯性行为就会对压力和焦虑产生本能的反应,而这些行为正好与口欲期的缺失形成了连接。因此那些在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就会以这些熟悉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困难,通过这些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化解焦虑,达到心理的满足。

因此,他们这些怪异的行为多为口欲期心理受阻造成的,如果他们内心的情结和不安总是得不到化解,那么这种行为将持续很久,即便成年甚至到了老年都会仍然保留这些习惯。

让孩子感受关爱和温暖

“口是婴幼儿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饥饿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用口哭叫;愤怒的时候,用口咬母亲的乳头,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他的唯一认识手段。”正因如此,口欲期受阻的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的爱会更加敏感。为了能让孩子摆脱这一口欲期固结,改掉那些陋习,父母就要在关心孩子智力和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与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由于孩子在早期受到创伤,孩子从小就处在没有家长陪伴的完全分离的状态下,会产生强烈的生存忧虑。而长期等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帮助,孩子就很可能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心理感受,从而也会衍生出各种心理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女孩比男孩更严重。上述故事中那个女孩,由于早年父母离异加深了她对母亲的依恋,而被早早送进幼儿园,她所感受到的恐惧也比其他孩子更加强烈,而被子挡风抗寒的功能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在潜意识中,孩子将被子当成了父母的象征,被角也被看做是母亲乳头的象征,因此产生了咬被角的习惯。

在了解孩子这些怪异行为根源后,家长在阻止孩子这些行为之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心情结和动机,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烦恼,积极引导和建议其改善这些行为,千万不要强硬地制止,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这些行为。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多从事体育等其他活动,通过正常渠道宣泄他们的情感。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习惯的关键就在于父母的关爱和理解,这样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解开心结。

如果孩子的习惯已经成瘾,家长还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您和孩子解决这一难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