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母乳”不多也不少

小蕾已经2岁了,按理说早就应该断奶了,可是她却时时不能离开妈妈的乳房。妈妈也想尽快给小蕾断奶,可是只要不给小蕾喂奶她就哭闹不止。

小蕾比起那些没有母乳吃的孩子不知有多幸福。每当吮吸着妈妈的乳汁时,小蕾的小脸都泛着幸福的光芒。妈妈也正是由于自己喂奶的便利条件,所以只要小蕾需要,妈妈随时可以用乳汁给予安慰,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一次,小蕾感染炎症,发烧进了医院。当时全家人看着不到一岁的孩子打着点滴,躺在婴儿床上,无助地哇哇大哭,心理别提多难受了。尤其是妈妈,更是急得不知所措,真想替孩子受罪,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这时旁边一位孩子的妈妈来到小蕾妈妈身边,“看孩子哭成这样,也许是饿了,要不你给她吃点奶。”

一句话提醒了小蕾的妈妈,她赶紧轻轻把孩子抱在怀里,敞开衣襟,将乳头放入小蕾的嘴里。说来也是奇怪,含着乳头的小蕾渐渐停止了哭声,取而代之的是小恶狼一样的吸吮,估计孩子真的饿了。而吃饱后的小蕾安安静静地进入了梦乡。那一段时间里,妈妈没少用乳头安慰小蕾,而小蕾也是只要一吃到妈妈的奶,就能停止哭闹,安静下来。

自从这次经历后,妈妈的乳汁就仿佛一剂良药,一旦小蕾哭闹或者有个头疼脑热的,妈妈都会主动奉上,而这一方法的确每每奏效。渐渐小蕾养成了习惯,只要睡觉之前必须要妈妈喂奶,其实她那时肚子并不一定饿,但如果不含着妈妈的乳头,无论谁都无法哄她入睡,而且还哭闹不止。

起先,妈妈并没有在意,以为这是小孩子撒娇的一种表现。但时间一长妈妈渐渐发现了不好的苗头,小蕾越来越离不开妈妈的乳房了,每天不止是睡觉前要吃奶,就是平时也常往妈妈怀里扎,咿咿呀呀地要奶吃。如果妈妈拒绝,她就会哭闹不止,无论怎么哄都不行。而一旦妈妈把乳头放到她的嘴里,自然就安静了。

就这样,小蕾已经2岁多了,可还是每天都要含着妈妈的乳头入睡,周围的人都劝妈妈必须给孩子断奶了,不然对孩子的健康不好,就连奶奶都说:“孩子这样可不行,该给孩子断奶了,总不能一辈子含着乳头啊!”其实小蕾的妈妈早有此意,但苦于心疼孩子,看着强硬地把乳头从孩子嘴里拿出来或者躲避孩子,而惹得孩子哇哇大哭时,妈妈的心一下就软了。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但是,随着婴儿的不断生长发育,4~6个月后,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且营养成分也逐渐下降,一旦孩子哺食母乳时间过长,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有害。

精神分析学认为,母亲亲自哺乳,不仅可以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而且对婴儿的母爱需要和口欲满足都是必不可少的。母乳喂养虽然有益于婴儿心理健康的发育,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推荐,但是众多妈妈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哺乳期的断奶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专家经科学研究认为,一般以出生后10~12个月断奶为宜,过早或者过晚都不利于婴儿心理发育。

如今何时断奶、怎么断奶等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妈妈心中的难题,如果断奶的方法不当,就很可能会在断奶问题上发生三种偏差:

◆断奶不可过早

如果断奶过早,婴儿的口欲就会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就很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和厌食症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酒、吸烟的心理根源。

◆断奶不可过迟

如果断奶过迟或者让婴儿长时间吮吸奶瓶以替代母乳,这样很可能会使婴儿期的口欲过度满足,而这种情况也很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

◆断奶不可突然

如果突然中断哺乳,就会使婴儿心理受挫。由于突然中断哺乳,就等于剥夺了婴儿的口欲,这种行为在日后很可能成为儿童对成年人的“口欲攻击”,也就是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口头攻击或者习惯性秽语等心理根源。此外,如果由于突然断奶,造成婴儿在口欲期遭受到心理挫折,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是任何让身体感到舒服、愉快的趋力)则可能发生固着,而如果一旦孩子在以后的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直至成年)遭受心理挫折时,力比多就可能退行与固着于口欲期。

因此,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乳汁不宜多也不能少,而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断奶,对孩子一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孩子恋乳的这一特点,妈妈们在给孩子断奶的过程中一定要循环渐进,切不可盲目求快。

妈妈不要主动喂乳

作为妈妈来说,在准备给孩子断奶时,应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在开始给孩子断奶时,家长可以每天都适当给宝宝增加一些配方奶或者新鲜的全脂牛奶。在喂奶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宝宝多喝奶粉和牛奶,但如果他想吃母乳,妈妈也不要拒绝他。

为了减少宝宝对母乳的依恋,更因考虑到营养,妈妈可以每隔两三天取消一顿母乳,两个星期后,再渐渐过渡到每天只吃一两次母乳。这样不但可以使妈妈的乳汁分泌不断减少,减少涨奶的不适,更可以使妈妈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宝宝对此的适应变化。

在给宝宝断奶的阶段,妈妈要给宝宝定时规律吃饭、喝水,避免孩子饥渴。同时也要观察他要求吃奶的其他原因:需要和妈妈亲热,需要吸吮,需要安慰(当受伤、生病或难过的时候),因为习惯或者需要入睡等等。妈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宝宝其他方面更多的关爱来替代哺乳。同时,妈妈还可以选择用奶瓶或者安抚奶嘴来满足孩子的吸吮需求。但奶瓶和安抚奶嘴只是过渡需要,在孩子一岁左右,应该训练孩子渐渐学会用杯子喝水和正常进食辅食。一旦孩子学会使用杯子,就不必再让孩子使用奶瓶,以免对奶瓶产生依恋。

由于大多数宝宝都有临睡前和夜里吃奶的习惯,而最难戒掉的就是睡前和半夜喂奶的习惯。这一时间段,妈妈可以有意地让宝宝戒掉夜里的奶,在临睡前也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如果宝宝因此大哭大闹,可以由爸爸配合。在睡前,妈妈先避开一会儿,由爸爸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哄宝宝睡觉。起初宝宝肯定会由于见不到妈妈而哭闹,但时间一长,渐渐没有了念头,宝宝也就会一次比一次听话,逐渐没有妈妈的喂乳也能安静入睡。

爸爸帮助宝宝减少依赖

在给宝宝断奶的过程中,爸爸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断奶时段里,爸爸要主动帮助妈妈照顾宝宝,增加照顾和陪伴宝宝的时间,并有意识地让宝宝减少与妈妈接触的时间,给宝宝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为了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这一时期,爸爸可以多陪宝宝玩耍,虽然爸爸照顾宝宝可能没有妈妈周到,也会引起宝宝的不满,但渐渐就会习以为常。而妈妈在适当的时候出现,可以让宝宝逐渐明白,妈妈并不是不要宝宝了,妈妈会回来,而爸爸一样可以照顾他,跟爸爸在一起也一样快乐,让宝宝对爸爸产生信任感,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就不会时常哭闹要妈妈、要吃奶了。

由于断奶的缘故,妈妈很可能因为心理内疚而容易纵容宝宝,对宝宝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这样就会使宝宝的脾气越来越大。其实,断奶不仅仅是断掉孩子吃奶的习惯、需求以及快乐,也是断掉妈妈喂奶的习惯、需求以及快乐。许多妈妈在给孩子断奶时期会莫名感到怅然、失落、内疚甚至懊悔。此时,妈妈们更要关注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接受宝宝对母乳的脱离,接受孩子“已经长大了”这一事实。

因此在给孩子断奶后,妈妈应该适当多抱抱孩子,多给他一些爱抚,但不能迁就孩子的无理要求,更不能因为断奶而养成孩子的坏习惯。这时,就需要爸爸出面协调,当宝宝大哭大闹时,由爸爸来安慰,宝宝较容易听从,此时妈妈也应该避一避,让爸爸或者其他家人哄孩子。

自然过渡切不可突然断奶

断奶一词听上去让人感觉比较冷酷和决绝,但是英文中“wean”这个词原意为“满足”和逐渐的意思。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断奶并不是一件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可怕经历,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一时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里程碑,是一件令人欢愉的自然成长历程。如果断奶手段得当,在孩子的成长进程中十分顺利,如果手段不得当,母子双方都将造成损伤。

作为婴儿来说,若突然停止他对乳汁的依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正如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专家威廉·西尔斯医生所说:“一个聪明的宝宝才不会拱手相让他十分享受的哺乳关系,除非有与之同等引人入胜的情感养分把他吸引走。”

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断奶故意外出,或者把孩子送到别处抚养;还有些妈妈为了给孩子断奶,在乳头上涂抹辣椒、苦味药物等等。这不仅让孩子感受被抛弃的感觉,更会让孩子感到欺骗,从而对妈妈产生不信任的感觉,引起孩子的愤怒和焦虑。因此,在断奶的过程中一定要循环渐进,切不可突然停止。哺乳不仅是孩子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是母子间安抚和亲密的源泉。突然断奶会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

因此作为家长来说,尤其是妈妈,在给孩子断奶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渐断奶。在断奶期间,当感觉孩子有吃奶的要求时,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等必需原因,可以提供其他替代物引开他的注意;还可以带他到有趣的地方玩耍,转移他对母乳的注意力。家长一定要注意,一岁半以上的孩子依然离不开母乳,那就是一种对母乳的依恋。因此如果孩子已经到了2岁左右,妈妈可以采取推迟喂奶的方法来避开喂奶,渐渐打消孩子的这种依恋情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