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2)

第四章 我为父母“狂”——俄狄浦斯情结时期(6~8岁)

“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词语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个弑父娶母的悲剧人物。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异性父母产生了性兴趣。年幼的男孩对母亲特别迷恋,有些极端的男孩甚至想独占母亲而仇视父亲,女孩则对父亲表示爱慕,也会有“爱父仇母”的情结。而如果这一阶段孩子恋父恋母的情结太深,不能及时割断,则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性欲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1长大嫁给爸爸

2妈妈是我的最爱

3好奇“隐私处”

4撞见父母的“秘密”

5创作“流氓画”

6对“偷窥”着迷

7不该来的“早熟”

第五章 平静的男女对决——潜伏期(9~11岁)

孩子在经历了前几个阶段后,进入了潜伏期,专家们认为这一时期的孩子会出现一种“同性恋”倾向,也就是性反感期。在这一时期,男孩和女孩之间的性隔阂更加敏感,他们除了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交往以外,彼此间过多的接触会让孩子感到不自然。在这一阶段,男女孩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孩子们都倾向于与同性玩耍,仿佛进入了成人的“同性恋”环境。

1“假同性恋”阶段

2怪怪的“懒床”

3朦胧的“牛犊恋”

4设置“身体界限”

5镜子里面出“芙蓉”

6不愿示人的“隐私”

第六章 羞涩的“新”我——青春发育期(12~15岁)

青春发育期即青春期,是由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初期,孩子身体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以及智力、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根据生理发育的特点,青春期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如果我们把性潜伏期的性心理期看做是青春期的萌芽状态。那么此时,由于孩子的内、外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开始,同时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则标志着孩子进入了青春期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说正式进入了青春期。此时,孩子的性心理也有了显著的变化,性欲开始转向年龄相仿的异性,并感受到异性的强烈吸引,产生朦胧和不明确的情意,这就是异性恋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性冲动再次萌发的阶段,但由于这时的孩子还缺少社会经验,心智尚未成熟,整体心理发展水平落后于性器官发育,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需引起家长的特别关注和及时引导。

1家中有子初长成

2乳房“保卫战”

3“初潮”来袭

4初为男子汉

5紊乱的情绪

6收到“爱”的信息

7青木瓜之恋

8“黄祸”的困扰

第七章 成熟的青苹果——青春期(15~18岁)

在青春期开始一两年后,孩子的性机能发育成熟致使性意识发展,青少年男女间开始彼此吸引和关注,他们逐渐摆脱了心理的隔阂状态,开始了解和接触异性。此时,女孩子表现出羞涩、温柔,男孩子则表现出能力和威严。这一时期,他们对自己钟情和倾慕的异性爆发出热烈的情感,出现性冲动或者发生性关系的意愿。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情感和性行为方面都非常危险。对感情炙热、性冲动者可能表现为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而性心理压抑或受伤害者则可能表现为变态的性行为。同时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还必须学习理智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性行为,谨防性病的侵害。

1亚当夏娃尝“禁果”

2变态的“自我安慰”

3移情别恋的他(她)

4“蕾丝”与“断背”之痛

5男孩女孩要设防

6对性病、AIDS说NO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