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货币之战--美元大泛滥(2)

但在笔者看来:

目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通胀大幅度反弹的风险,远远高于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实际上欧洲央行和美联储这两大央行的加息时序,不仅将决定全球通胀控制的最终效果,还会对通胀成本分担、美元汇率走向、国际资本流动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1年,美元实行货币环境宽松,造成全球的流动性极度泛滥,2004年到2006年,格林斯潘17次加息也没能遏制住过剩的流动性,本轮通货膨胀由此开始。

认清汇率波动的主动与被动方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在规避"汇率战"的国际协调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当前,一些国家干预汇市,实属美元主导货币体制下应对美元贬值的条件反射,特别是对汇率敏感度较高的出口国家而言更是如此。正如《经济学家》评论说,新兴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对它们来说,干预汇率仅仅是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非影响他国或者全球金融经济。

美国出于国内政局和经济利益考虑,无视其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和美元作为国际汇率体系锚定器的地位,乐见甚至蓄意推动"弱势"美元政策。实际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元通过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实现贬值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从2001年算起,美元至今已实际贬值31%。美元贬值虽然有可能带来美国出口增加、转嫁赤字、平衡收支等单方面收益,但由于外部总需求减少,美元贬值对美国扩大出口、缩小贸易逆差的促进作用将十分有限,还可能造成后期的大幅通胀。另外,美元持续贬值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损失令人担忧:各国美元资产缩水、保护主义盛行、全球性通胀、多国出口竞争力削弱、各国旨在应对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被压缩等等。

总之,在世界经济衰退的环境下,美元持续贬值将冲击世界经济,不利于世界持续、健康、稳定的复苏。

一般来讲,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谁对通胀的敏感性更高,谁将首先竖起加息的大旗,实施更强硬的货币政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维持物价稳定是欧洲央行货币调控的唯一目标,也是欧洲央行这十年独立货币政策最为真实的写照。所以与美联储相比,欧洲央行具有更强的通胀敏感性。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在稳定物价水平和保证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所谓的"相机抉择",难以割舍,往往具有多重性。

值得称道的是,随着次贷危机逐步恶化,美联储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情势多次紧急降息,而欧洲央行出于遏制通货膨胀的考虑并没有降息。但是加拿大、英国等则跟随美国降息,通胀水平应声抬高,扮演了极其不负责任的角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