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从此美元开始了对全球的统治。60多年来,不论是固定汇率体制还是浮动汇率体制,不论是官定汇率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汇率,不论汇率是走高还是走低,美国政府总是能够利用"美元"这一工具进行敛财和谋利。在美元的强权统治下,各国货币成了待宰羔羊。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过:"美国人不会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感到惶惶不安。"他认为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虽然"未来的几代人还要面临负债的境遇",但是自己的国家完全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克鲁格曼没有提到,对于美国而言,有些债务是不用偿还的。
我们这里来打个比方,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是一只风筝,那么美元就是牵引这只风筝的那根线。互联网泡沫和"9.11"事件之前,强势美元是一直带领着世界经济在宽广的轨道上健康地运行的工具。然而,美元在长达60年的坚挺之后也感觉到了"疲软",想趁机歇歇脚。2008年8月前,以一篮子货币加权计算的美元指数已经到了70~75的低位,比2001年7月创下的121.02的世纪高点已经贬值了近40%,而且在次级债风波冲击以及美国的"双赤字"依旧的背景下,美元的"跌跌不休"依然看不到见底的迹象。若是牵引世界经济"风筝"高飞的美元之线"断"了,请问世界经济的风筝还能继续高飞吗?
是的,美元的"跌跌不休"并不能解决世界经济的失衡之困,也无助于缓解美国自身的"双赤字",它只会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推高资产泡沫。美元本位货币体系的后果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完全受制于美国,"美国荣世界荣,美国损世界损",美元的持续"没完没了",正逐步把全球的资产价格推高至泡沫顶峰。美元本位的弊端在泡沫吹大的过程中也将一步步暴露无遗,并最终被一种很适合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国际货币新体系替代。
欧洲人是这样评价美元的:"对别人而言,只有劳作才能创造财富。而'美元'却不是劳作造就的--印制1000亿美元的钞票和印制1美元的钞票所投入的劳动没有多大差别。美国政府的游玩都是免费的,他们在途中购买了货物也只需付'纸'。"
随着流动性泛滥趋势的出现,以及通胀风险的上升,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开始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前面四年的货币着实释放太多,于是从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连续17次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拉升到5.25%。这在一定程度上回收了不少的流动性,但也就是这轮紧缩货币,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日趋恶化,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金融市场开始动荡不定。从2007年9月18日到2008年3月,连续出现6次降息,短短的半年间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拉低到了2%,到目前依然维持着2%的低息时代。这样一来,美元的流动性延续7年前的情景再次出现大幅度的泛滥。
如此一来,目前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来临,美元的流动性持续注入,美元贬值的趋势不可逆转,全球通胀的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面临整体衰退的威胁,需要下降各国基准利率以保证宽松货币环境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现在看来,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最终确定的标志,将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是否会选择加息或者减息,现在的形势决定了伯南克和特里谢都难以作出绝对正确的选择。是减是加,最终完全取决于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程度与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是否会开启新一轮的暴涨周期,以及这两者的危害程度何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