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小学——学习能力培养阶段(9)

父亲:

那是孩子九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当时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经常出差在外采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又加上我的太太是数学老师,所以,孩子理科比较好,文科很一般。

每当我和孩子探讨作文的问题时,孩子总说自己不是学文科的料,总觉得生活很单调,没什么可写,渐渐地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那一年暑假,学校举办作文比赛,孩子很想参加,但觉得自己不行。我了解这一情况后,便采取即兴启发的方法,协助孩子完成了《螳螂》这篇暑假作文。

这篇作文,不仅获得了全校暑期作文比赛一等奖,还被学校推荐到全国作文刊物发行量第一、影响很大的《小学生优秀作文》期刊上发表;紧接着,在一次小读者评小作家的活动中,以两万多张选票的成绩被评为小作家,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小读者的来信。其中很巧的是:竟收到多封和孩子同名同姓的小读者的来信。

从此,孩子再也不说自己作文不行了。如今,我每次回家翻阅孩子的作文,都发现孩子的作文一天比一天进步,有时竟达到了让我这个“名记”惊讶的程度。

母亲:

我从小就偏爱理科,文科是我的弱项。所以在高考报考志愿时,我选择了数学系,总是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种旧的观念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致使孩子也向重理轻文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写作文时,总是不知如何下笔,抓不住题材,更别说参加作文大赛了。

通过《螳螂》这篇作文的锻炼,提升了孩子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孩子对写作的自信心。从自己认为不行到做得很优秀,《螳螂》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过早偏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无论将来做什么,基础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科学飞速发展,新学科的不断出现,越来越要求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如果父母分工合作,一理一文地指导孩子,效果更佳。

培养孩子静动有度的习惯

孩子的动与静,是一个矛盾体。只动不静的孩子,让人觉得淘气、心烦、讨厌;只静不动的孩子,让人感觉沉闷、死性、呆板。要让孩子动静有度,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动静适度,是要花一番工夫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