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为自己(12)

第二,突出主体,用管理手段强化安全主体意识。

我们说,员工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并不是放弃企业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肩负安全管理职责,最重要的是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

安全绩效考核是安全管理中强化安全主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了每个岗位都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绩效考核就是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科学地、合理地确定安全总体目标和安全绩效指标,将整个企业承担的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组织层级和各个岗位。细化、量化安全指标,然后,对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最后,严考核,硬兑现,构成管理闭环。最终实现一切工作要预设安全目标,一切业务流程有安全保护程序,一切考核手段有安全量化依据,使安全主体的责任强化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培训是强化员工安全主体意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对员工进行习惯安全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安全主体意识的灌输。通过形式多样、员工喜闻乐见的培训,让员工思考,安全究竟为了谁?谁在安全当中受益?谁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安全生产要靠谁?员工的人身安全依靠谁?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培训和讨论,理清某些员工思想中的糊涂认识,让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为了员工自己;员工在安全管理上是最大的受益者;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全体员工是主要的依靠力量。自己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企业的管理者要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

第三,尊重安全工作主体,用情感方式发挥安全主体作用。

既然员工是安全工作的主体,是安全生产的主要依靠力量。我们就应该在传统管理手段之外,投入更多的亲情化、人性化管理成分,尊重安全工作主体,在尊重中赢得安全工作主体的理解和信赖,发挥出安全工作主体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注重与员工的感情培养。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多教育,多鼓励,立即指出,及时提醒,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这就是安全工作中常说的"有感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思考、多沟通,加强互动,形成安全管理严肃、认真、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

企业管理者应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和规划安全工作。改变仅仅从财产是否有损失的角度抓安全的思维方式,把员工的生命利益放在心上,辨识劳动场所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对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场所进行整改。按照法律规定,保证对员工的劳动保护的投入,为员工创造风险尽可能低的劳动场所。

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外,企业管理者应主动替员工着想,体现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要求,逐步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使生产条件满足员工生理、心理方面的需要。给员工提供超越法律要求的保护,员工主体意识会进一步激发,也会给企业提供超值的回报。

明确主体,强化主体,尊重主体,就是要把安全的外在要求变为员工的内在需求,把安全的硬性规定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各种规章制度不再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的"一纸空文",而变成了员工头脑中自觉的安全理念和思维模式。员工认识到自己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就会发挥出主体作用,遵守规章制度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人人懂规程,人人守纪律,"要我安全"就会变成"我要安全"。填空题:

企业的管理层担负着日常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内部的-;企业的员工承担着各个岗位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是企业内部的-。

测验与思考

简答题:

1.什么是企业安全工作的主体问题?

2.企业里,安全工作的主体是谁?

思考题:

如何用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