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乘客"平安地送到对岸"的船夫,是真正认识企业共同体的人,体现了企业的宗旨,他会为
实现企业目标创造性地工作,是企业最为需要的人。
如果把企业看作是一条船,如果把企业和员工看成是命运共同体,那么,风雨同舟,就是对企业和员工这个命运共同体安全关系的最好表达。
恩格斯在他的光辉著作《论权威》中,也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形容企业面对的风险,并以此告诉人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说,"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企业这艘大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受风雨,经受波涛,经受凶险。如果船上的人们,三心二意,各打各的算盘,各自为战,这艘大船要么失去方向,要么就地搁浅,要么倾覆沉没。
企业需要员工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同面对各种风险,自然包括安全的风险。
测验与思考
词语解释:
减损产出
简答题:
1.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什么?
2.安全和效益的关系是什么?
思考题:
为什么说企业和员工是安全共同体?
第六节 管理选读:谁是安全的主体
在各类文件和报纸杂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说法--安全管理的主体问题。但是,说得更多的是我们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体系,即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说的。
如果放到微观层面,从企业里看安全生产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被很多人忽略了的事实,企业内部也有个安全管理的主体问题。
正因为不知道谁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在很多企业里才充满了乱象:发现他人存在安全隐患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使隐患变成现实;发现单位存在事故苗头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无动于衷,无所作为,终使苗头变成祸患。
安全工作的主体问题,实际上,就是在安全生产中,谁是主角,谁起到决定作用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安全管理上,要明确主体,强化主体,尊重主体,发挥主体的作用。
第一,明确主体,搞清楚"安全工作的主体是谁"。
我曾经在《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那本书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管理的责任铁律,提到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并不能够天然地担负起主体责任。因为企业内部是由各个岗位组成的,必须让各个岗位承担起安全的责任,把企业的责任主体变成责任合体。
要把企业由责任主体变成责任合体,就需要建立和理顺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管理层担负着整体日常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内部的安全管理主体;企业的员工承担着各个岗位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应该是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主体。
我们不仅要知道员工是安全工作主体,还应该告诉员工安全工作主体的内涵。
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在员工中提倡的"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前提是员工以自我为轴心,做好自我的安全防范。同样,很多企业开展的"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活动,更加明确地告诉员工,"我"在安全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我"的安全,事关个人的生命与成长,事关家庭的美满与幸福,事关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自己的安全,"我"责无旁贷。对企业的安全,"我"义无反顾。对他人的安全,"我"有监督和帮助的责任;对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我"有提醒和制止的义务。
每个员工心里都应该明白,安全为了"我","我"要保证安全,"我"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企业是由每一个"我"组成的,"我"的安全观念、安全习惯、安全行为,构成企业的安全环境,决定企业的安全水平,影响企业的安全发展。任何一个"我",只要在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变成单位的安全隐患。只有突出"我"的安全主体地位,发挥"我"的安全主体作用,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才是安全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