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要以系统的标准为依据。行业有行业的标准,政府行政也应有合理的标准。标准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精细化发展的重要部分。没有标准,精细化就无从谈起。

在标准化的推行及其效果方面,加拿大的标准化战略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加拿大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标准化缺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标准的作用则更加突出,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有效地迎接这些挑战,加拿大认识到其国家标准体系要想能够应对这些关键的热点问题,应将采用和使用国际标准作为战略目标,同时需要利用新信息、新技术、新的联盟和新的标准方法,以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由此,加拿大标准化战略应运而生。

加拿大标准协会于1998年启动加拿大标准化战略计划。由工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标准制定组织的代表组成了顾问委员会,来自加拿大全国的标准化相关人员,如涉及环境及消费者利益的地区、联邦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了加拿大标准化战略的制定。标准化战略草案于1999年夏天开始向公众征求意见,最终版本在2000年3月召开的加拿大全国标准化会议上发布,并称之为国家的重要计划。该战略为促进加拿大友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提供了必要的标准化措施和指南,从而使国家标准体系对于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这些都是加拿大政府在国际标准化方面的努力,对于其本国公民的当前利益来说,似乎有点远,但我在加拿大的切身体会,使我深刻认识到标准化对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积极作用。

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区,各个小市区的路牌底色和字的颜色是不同的,但在一个小市区内,都是相同的。如Vancouver街上都是黑底白字,Burnaby都是绿底白字,NewWestminster都是蓝底白字。这给出行的市民带来很大的方便,看到了不同的路牌颜色,就知道自己进入了哪个市区。

加拿大城市路牌的路名,也是按标准化的要求定的,东西走向都统一叫Avenue(路或大道),南北走向的都统一叫Street(街),用数字编号,叫第几大道,第几街,有的城市从第1街编到200多街。目的是让外地游客好找,也便于进入电脑数字化处理。

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标准化方面做得确实不足。就以最新报道的各地政府标准化尝试来说,大部分都只是一些初步的构想,要建立系统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以路牌为例,许多城市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同一条路往往有两三个名字,或者在不同路段有不同的名称,外地人刚来时常因为这些情况迷路或耽误了工作。

对于中国人来说,标准化也许是一个有点陌生的词,但其应用却不晚。比如很多领导整天挂在嘴边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规范化就是指细化、流程化、标准化、严格化、法制化等多种概念的整合,而标准化则是规范化中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管理要求各项管理工作要有标准,包括质与量,时限与速度,对与错,是有制定标准的,有标准可依的。

比如公务员的着装,现在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比如有的地方就规定,公务员上班的时候不得穿吊带衫、露背装、紧身裤等性感衣服,着装不应过于单薄紧身,内衣不应外露,佩戴的饰物也不能太多,甚至有的地方还规定,公务员在上班的时候不能穿九分裤和时尚拖鞋。这些标准的出台,保证了公务员着装的合理,也维护了政府的形象。而在以前,虽然也提正规着装,但由于没有标准,怎么穿都合理,无法统一。

实行标准化管理,对于习惯于粗放作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升组织成员的执行力的重要一环。标准的制定有以下重要作用:

有标准才能使执行者的工作责任明细化,对于缺乏责任心和自觉性的下属,制订明细标准尤为必要。

有了明细的工作标准,就能督促下属,执行者不得不尽力去达到既定的标准。

有了明细的标准才能进行真正有效的检查、考核。

政府工作近年来也制定了一些标准,比如审批办事限时制,规定申办审发某个证件,必须在若干个工作日内完成等。

但是,目前政府工作中仍然有大量的执行工作缺乏明细的标准。比如热情礼貌服务,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行政效能等等。什么叫热情礼貌?标准是什么?反对浪费、提高效能要做到什么程度?标准是什么?没有执行标准,就无法操作,无法检查考核,使其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也许,有些行政管理人员不喜欢制订很多标准,习惯了笼统地、模糊地制订计划和布置任务。任务模糊,管理者的责任自然也就模糊了,做得好不好,你抓不住把柄,可以回避责任追究。

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模糊且无标准的措词:表3 1模糊的无标准的措词要努力提高……〖〗加强……坚持……〖〗全面推进……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抓紧抓好……〖〗进一步增强……严厉……〖〗坚决……深入开展……〖〗继续推动……重视……〖〗努力促进……加快……〖〗……

这些都是笼统而模糊、抽象而原则、大而空的概念,就是不敢提要达到什么具体明细的标准,回避了标准,也就回避了责任。它可能被认为是一种领导艺术或为官艺术,但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以及对组织效率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许多政府领导人在抱怨下属执行不到位时,不知是否想过自己管理也不到位。缺少标准,就不能衡量;不能衡量,就不存在执行不到位问题。如果一定要说执行不到位,那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在先——没有制订详细标准。如果没有严格明细的标准,那么执行者就有很大的伸缩区间,这就为执行者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因而就无所谓操作到不到位的问题。

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有明细的标准,才有下属的执行到位。标准是执行到位的前提。

在政府精细化管理方面,关键的问题是标准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标准太低,一些工作人员对管理和服务的标准掌握不一。他认为这件事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所以他们眼里就没有什么活可做了,但百姓却不一定这样认为。

——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