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的十大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民众欣喜地看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从严治政,行政管理精细化上,已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政府管理精细化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

(一)对政府管理精细化有所认识

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执行力第一次被写进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政府高层对政府系统自身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视,也标志着政府的工作由过去重制定政策,开始转向抓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了政府工作必须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协调发展,实行决策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由此被纳入政府的工作范畴。

此外,行政成本概念、效能概念、执政能力概念、政府服务产品概念也频繁出现在媒体和政府文件上,这都表明了政府已经认识到:对自身的管理必须精细化。

(二)政府关注民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三个代表”的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已广泛开展,“三个代表”思想当中就包含有代表民众利益、关注民生方面的内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这方面作出的各种努力。比如抗“非典”行动、整治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生产安全隐患、关闭小煤窑、治理环境污染等行动,都让老百姓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政府对生命的关注。而为农民工讨工钱、推进农村医保、西部开发、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取消农业税、建设平安社区等等,更是体现了政府对民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政府工作的卓越进步。

(三)官民双向沟通渠道在疏通

部分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办事程序公示、政府采购招标制、政府官员下访基层、工作重心下移、领导人上电视现场办公、开通便民热线与民对话等,使官民沟通的渠道正一步步拓宽。

(四)政府为民办事效率大幅提高

中央和地方政府废除了大量的、成百上千的阻碍效率的政策文件,简化了办事程序,办事有了限时制,老百姓亲身体会到政府办事比以前快了,公务员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少了,政府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

(五)公务员、官员的考核有了更科学的指标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等硬指标为主要考核项目的状况,已开始改变,关系到民生的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指标,如能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社会保障等开始被列入考核内容。

(六)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始见诸行动

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各地政府都制订出了跨部门的应急系统预案;城市各部门联合执法、联合办公已在实施;各部门间、各地区间的信息共享计划也正在启动。

(七)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实行科学

的区域发展定位,且已初显成效大连的国际服装城、潍坊的风筝节、温州的鞋都、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地,还有竹子之乡、水果之乡、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各地政府越来越注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和区域品牌。

(八)开始真正重视对公务员进行有效培训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通知,县处级以下的干部,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2天的脱产培训,县处级以上(含县处级)的干部,每5年要参加3个月以上的培训。由此看出,中央对公务员培训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表明了中央对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的坚定决心。

(九)党政组织内部的监控力度在加大

查处贪污贿赂大案,纪检、检察机关功不可没;治理三乱(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动已取得明显成效;审计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把手问责制,使过去的单位负责制、集体负责制,最后无人负责的状况得到改观。责任落实到个人,使过去因责任泛化而难以追究责任的情况,变得可操作了。

(十)一批务实创新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涌现出一批真抓落实、实事求是的行政管理人才。政府精细化管理,地、市、县一把手是关键。中国如果有更多的一把手像兰州市委书记、邵阳市长、温州市长、前大连市长那样呕心沥血工作,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就能在全国党政机关蔚然成风。

所有这些都在表明,政府管理的确在进步,在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