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说三国 返璞归真话管理

 

记者:三国的故事已经被很多人讲述过,也正在被很多人讲述,《管理三国志》与其他写三国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成君忆:谈三国的作品确实很多,但除去那些没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的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管理思想。从这方面讲,以往大部分相关的作品都只是在评三国,而不是真正地品三国。我认为《管理三国志》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品”三国的作品,因为我并非站在我的立场上去评论三国故事,也不是从我的角度解释三国。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种理念,就是理解三国、品味三国。只有投入到三国人物的内心,从里面每一个人的角度出发,去体味他所做的一切,才是理解;也只有理解人物的立场和内心,才能真正做到“品”三国。

记者:你当年的《水煮三国》一书已经取得了成功,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相比之下,这本《管理三国志》有哪些不同?你对《管理三国志》的销售有什么期望?

成君忆:我于2002年创作《水煮三国》,可以说因此而“不幸”成名。《水煮三国》有其精彩的部分,但也有些论述失于轻佻。为此,我一直有所不安,也开始花费更大的精力去深入研读三国历史,而这本《管理三国志》,一方面是为了正本清源说三国,另一方面是为了返璞归真话管理。这正是我在《水煮三国》之后的新收获,也就是说,能否真的做到正本清源和返璞归真,不仅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更重要的是看待历史的眼光。

另一方面,《管理三国志》的写成,标志着我的管理思想体系的真正建立。在这部新作里,我仍以三国故事为线索,但对管理思想、理念与方法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也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至于销售,我不敢有太高的期望,因为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书,不太符合现在快餐文化的需求。而且图书市场本身就难以预计,当年《水煮三国》能够畅销就很出乎我意料。

记者:根据你的介绍,这是一本通过三国历史来谈管理的书,你能简单谈谈你对管理学的理解吗?在企业管理中又应该如何应用这些历史案例所体现的规律?作为企业管理者,他们能从书上学到怎样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成君忆:长期以来,国人对管理学的理解仅止于部分西方现代管理学,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学反倒成了经济学的附庸,一切管理现象的分析都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这就产生很多无法解释的管理难题。比如将人认定为“经济人”,忽略了人的情感、道德等属性,使人被简化为商业机构中的机器。

在经济决定论的基础上,管理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而员工所做的一切却是为了降低自身劳动成本和增加个人收入,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必然矛盾。这一先决条件若不改变,所有的员工与企业共生、共同发展的理论都会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悖论或谎言。

所以我主张从历史和文化的路径看管理,这与现代管理学所采用的从经济学的路径看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管理原本就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而经济学,只能作为管理学研究的众多路径中的其中一种路径,如果只从经济的角度理解管理,必然会忽略管理学的其他属性,最终扭曲管理学。企业管理的各种难题或困境也因此产生。

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从经济学的路径看管理的角度,从文化的路径去研究。管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即古代所说的经世之学。这是一门庞杂而博大的学问,涵盖经济、政治、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如果非要为管理学概括一种从属关系,也应归于文化的范畴。而且,管理必须与社会文化、人生管理联系起来。因为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皆因文化及个人价值观、人生观而起。企业管理首先要解决管理者自己及员工的人生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