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妈妈,我需要您的理解(8)

有个孩子说自己与父亲吵架后,父亲说的话:“你说我顽固,我还说你轻浮呢!这就是代沟。”这位父亲的话,说出了现实生活中,孩子与父母的代沟是不可避免的。

在“代沟”产生原因的调查中,24%的学生说父母要负主要责任;26%的学生说自己要负主要责任;50%的学生说自己与父母都有责任。

孩子不应该惹父母生气。可有时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还是会跟父母争吵,这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种种“代沟”,都是由差异造成的,反映出家长与孩子沟通少,缺乏有效沟通。怎样化解矛盾,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

这就要深究孩子的心理特征,认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行为变化,理解孩子处在“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膨胀的特点,理解孩子想成为大人的心理,对孩子宽容,适当做出让步。

这时期的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经常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却不想听父母的话;想独立,却没有能力,所以,有些心理学医生把他们称为“边缘人”。

在孩子中进行的“代沟”调查,提高了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机会,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平时与父母沟通不够。在学校的倡议下,许多孩子对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增加了对父母的理解指数。

有的孩子提出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偷翻自己的书包,对自己不尊重,不信任自己等问题。有的学生谈了自己的心理转变,这样说:父母想了解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孩子又不愿沟通,采取这种做法是无奈之举。

有的孩子说:自己心理有时也挺矛盾的,父母每天劳累疲惫的样子,就恨自己没出息,是不愿跟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

孩子们经过讨论,达成一致,解决“代沟”的办法是经常跟父母沟通,征求父母的意见,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学校建议学生在家里,多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多给父母了解自己的机会,有什么开心的,烦恼的事跟父母说说,增加父母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就不会偷看日记了。

另外,父母要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尽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理解孩子的喜欢,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换位思考自己不理解孩子的地方,弥补“代沟”。

在家里,父母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会,给孩子解释的权利,耐心听孩子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一开始就发火,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要冤枉孩子。

对孩子的争辩,不要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给孩子平等说话的权利,时常反省自己说的、做的,是否伤了孩子,给孩子以尊重。

有些家长听不进去孩子的解释,以为自己对孩子很了解,孩子一张口,就知道孩子要说什么,所以,不等孩子解释,就下结论。如果孩子辩解,家长会更生气,认为孩子“翅膀硬了,不听话了”,心里更加恼火。

当然,有些家长是无意中犯的错误,有些是自己心情不好时犯的错误,有些是性格急躁犯的错误,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孩子的伤害,都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代沟”。

教育孩子不仅是方法,还要讲究艺术,为了避免把事情弄得更糟,对孩子的错误,要采取理智的分析,客观地判断,听孩子辩解,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对填平“代沟”有好处。

减少误会,化解“代沟”,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年龄特点

了解孩子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对有效与孩子沟通非常重要。家长看着孩子长大,觉得对自己的孩子很熟悉,非常了解,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熟悉不等于了解。

二、发现变化

在家长眼里,上了高中的孩子,和刚上学的孩子一样,没有变化,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可孩子不喜欢总把自己当小孩,总啰啰唆唆地叮咛和嘱咐。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给孩子相应的权利和尊重。

三、转变观念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只看课本,只做课内的练习册,对孩子看课外书很反感,认为是没用的闲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