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喜翠与变革(11)

一九○三年,袁世凯奏请朝廷成立练兵处,并推举奕劻主持。奏请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批准,于是奕劻为督练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而这个督导全国新军的政府机构,其主要成员理所当然的都是袁世凯的北洋心腹:总提调为徐世昌,下属的军政司、军学司和军令司主官分别为王士珍、冯国璋和段琪瑞。仅仅四年之后,清军全国陆军共计三十六镇,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占据其中六镇,而且只有这六镇编练与装备极其完备,其他三十镇还都处于组织或编练中。

军权在握的袁世凯,政治上是个热情高涨的君主立宪派。

其原因普遍的猜测是:慈禧太后毕竟年纪大了,一旦哪天光绪皇帝掌权,仅就戊戌变法中的过节,袁世凯不掉脑袋也要被免官革职。因此,袁世凯极力主张君主立宪,为的是一旦立宪皇帝就会被剥夺实权。此说甚为勉强。虽然光绪皇帝厌恶袁世凯是真,袁世凯为了保住脑袋而主张立宪,这个圈子对于政客来说未免绕得太大了。可以肯定的原因是:在满汉大臣间的竞争排挤中,袁世凯认定只有立宪自己才有进一步升迁的可能——君主立宪之后,必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他打算推举奕劻为内阁总理,想必皇族们决不会反对;而凭借在奕劻身上花费的银两,他必定能当上个副总理。这样一来,只认银子的奕劻不过是个摆设,如同现在他在军机处是个摆设一样,自己既可以控制内阁,将来也必有升为总理的可能。至于光绪皇帝,袁世凯并不特别在意,一来这是个软弱的男人,二来立宪之后皇帝算个什么?

官制改革接下来的流程,自然是袁世凯的方案得到了肯定,前提是官制编制馆总核定奕劻对他的支持。

袁世凯的方案大刀阔斧,颇有改天换地之象:撤销军机处、吏部、礼部、翰林院、都察院、宗人府;合并工部和商部为农工商部;改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把兵部分成陆军部和海军部;增设资政院、审计院、交通部、留学部。同时,成立责任内阁,设总理大臣一人,左右副总理大臣各一人,并提名奕劻为总理大臣,自己为协理大臣。

方案还没上奏,就被泄露了出去,即刻引起轩然大波。

首先激烈反对的,是被袁世凯列入撤销机构的官员,特别是军机处的大小军机们万分愤怒。军机处是什么?是皇权运作的最高行政机构。雍正年间,负责掌管皇帝诏书和谕令的是内阁,谋划国家大事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皇帝怕内阁泄露机密,特设临时机构“军机房”,相当于机要秘书处,没想到这个临时机构竟然成为朝廷的一个正式衙门,且凌驾于六部和内阁之上包揽了国家的一切要务。军机处大约二十多人,俗称“大军机”的军机大臣都是朝廷官职一二品的重臣,其军机首领由皇帝亲自指定;俗称“小军机”的军机章京实际上是办事员,官职从三品到六品都有,负责缮写谕旨、记载档案、核查奏议。军机无论大小,均处于皇家权力的最高层,到了晚清入主这一枢要机构的全是亲贵。如今袁世凯建议将其撤销,真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激烈反对的,还有皇亲国戚们。王公、贝子和将军听说袁世凯主张不许他们干预政事,立即群起而攻之,都说这是袁世凯窃取权力的预谋。编制馆成员、满蒙权贵荣庆盘算了一下,如果同意袁世凯的方案,他只能当个学部尚书,地位明显地下降了;以排汉著称的户部尚书铁良更是极力反对,因为即使他当上了副总理大臣,也得交出目前掌控的兵权和财权。反对者使用的手段是散布流言,说袁世凯要撤销内务府,弃用所有宫内的太监,以鼓动太监们在内宫闹事。

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是目前六大军机中唯一能与奕劻和袁世凯抗衡的人。他并不反对官制改革,但他知道如果奕劻和袁世凯掌权,自己的军机之位难保是小,大清政权旁落袁世凯之手将祸患无穷。于是,他单独晋见了慈禧太后,别有用心地解释说,袁世凯的这个官制改革方案,主要是改军机处为内阁,而军机处与内阁制的区别是:军机处要作出一个决定,必须先请旨后施行;内阁制则是先实行了再汇报。因此,依据袁世凯拟定的官制执政,老佛爷从此就不必为军国大事操心了。

瞿鸿禨的解释彻底激怒了慈禧。

改革是可以的,改到太后头上是绝对不可以的。

慈禧即刻命令瞿鸿禨拟旨,宣布官制改革必须遵循的“五不议”原则: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宦官事不议。

袁世凯被迫修改自己拟定的方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