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秋真不能久住了,就改变日程,直奔德国"黑森林"之都的佛莱堡!
未来德国前,就听说黑森林之美,新亚的林聪标和闵建蜀两位教授都是在佛莱堡大学深造的。他们知道我喜欢海德堡,知道我中意有文化气息的大学城,就说我不能不去佛莱堡一访。
抵佛莱堡车站又是黄昏后了。打了电话,知道"红熊"旅店有空房,心里暗暗兴奋。这是德国最古老的客舍,建于一三一一年。房间古雅,菜肴一流,而价格只抵香港的三流。红熊是小小的,坐落在古城城门入口处。一进去就见到宾至如归的笑容。卸去行装,就觉得这是旅者梦寐以求的旅舍。是晚,不止喝了当地的啤酒,还尝到了黑森林的鳟鱼。
佛莱堡也只有十七万人口,佛莱堡大学的学生就占了两万两千人,也是一天可以优哉游哉走完的城市。佛城的空气特别清冷,小街上有城外"屈莱逊"河引入的小小水渠,光洁明亮,有似一条条玉带,是台湾新玉的色泽。当然,游人不能不驻足欣赏的便是"市墟广场"了。那幢血红色的十六世纪的商业交易所(Kaufhaus),特别抢眼。而远看近观都令人欢然有喜的大教堂(Unserer Lieben Frau,吾等敬爱的女士),坐落在市中心,君临佛城。这座教堂从十三世纪初开始建造,到十六世纪才完工,它或没有巴黎圣母院那样深深不知几许,也没有科隆大教堂给人那种坚毅无比的刚趣,但无论其外表造型,内部雕饰,都不同凡响。从八边形的塔身伸入云天的金字塔型的塔尖,在清冽的篮天里,刚健婀娜中更带几分仙气。瑞士的艺术史家勃格哈德(JacobBurckhardt)誉之为基督世界中最美的尖塔。勃格哈德最心爱的艺术之乡是意大利,竟发出这样的赞语!既然看不尽基督世界的教堂,我就静静伫立在街头一个角落上,抬头云天,凝视这中古宇宙遗落的"仙品"。
在佛城大街小巷里闲步,与在海城时有些不同。海德堡是一片古趣,一公里长的"浩朴街",像一首美得不能一口气读完的长诗;佛莱堡则在古意中更多些现代情调,街道的变化也多些,比较像篇散文。最令人称赏的是,佛城几乎是在二次大战的残瓦断墙中重建起来的。除了大教堂以及少数几幢老屋外,都是新建的,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佛莱堡大学也多数是战后的建筑,但现代的建筑很着意地把中古的原趣保留下来。"传统"与"现代"细针密缝地结合,竟是那么的和谐。德人战后的建设是真正的"重"建。人不能活在"过去",但不能不活在"历史"中。佛城所重建的不止是建筑,也是历史。游这个现代与传统接合得那么精巧的小城,无法不想起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苏州来了。苏州的玲珑清雅,是江南文化中特有的美的展现,也是人类文化中特有的美的品种。如何使那个古城在现代中保有她历史的原趣呢?其实,不要责怪现代化,真正的现代化正是应该让"现代"与"传统"接榫的呀!
来佛城就是要赏黑森林的晚秋;但这黑森林之都的城内秋意固浓,却不多秋色。本想到城外几处著名的黑森林区去的,但误了车时。"红熊"旅店的一位女士知道我在寻秋林,她说,出了城门,跨过天桥,就是"西乐诗盘"(SoblO Bbere),那里就有我要看的晚秋了。
果然,不要半点钟,我已经身处一山秋树中了。不知是谁创了"黑森林"之名,森林本来就不黑,而在秋阳抚照下的残秋,纵然无凡尔赛所见的金碧辉煌,但叶未落尽,依然可见此一片红,彼一片黄,秋色还是掬然可醉。而在"西乐诗盘"的山头向下俯视,佛莱堡全景就在脚底了。噢!多么像"圣山"半腰"哲人路"上所见的海德堡;也是万千个红色屋顶凝聚成的层层红云!对了,这里见不到尼加河的古桥,也见不到浮在对山的最显残缺之美的古堡!但看哪!那穿出红云、伸入蓝天的大教堂的哥特式的尖塔,岂非画龙点睛地赋予了佛城特有的精神和美丽!?
佛莱堡与海德堡一样,都是"永远年轻,永远美丽"的大学城!
从佛莱堡到海德堡,不过四小时的火车。在夜的冷风中,回到海城尼加河畔的居处,有"异乡人"返"家"的快乐。一周的秋之旅,随着半瓶巴腾(Baden)的红酒,送我进入梦乡。但此夜无梦,只有暖意。
翌晨,海城已是冰霜满树,秋已老去。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初稿
十二月五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