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最重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这就是鲁迅那时思考的结果:
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他决定回东京,从事文艺运动。
无奈的旧婚姻
1906年夏天,鲁迅突然接到家里的来信,催他回去。有时一天能收到两封信。这一年他26岁,母亲要他回去完婚。早先,家里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
为什么家里催得这样急呢?原来家乡传着一种谣言,说有人看见鲁迅在日本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了,而且还绘声绘色地传说他们夫妻领着孩子在神田区一带散步呢!鲁迅的母亲听了十分着急。
如果鲁迅娶了别人,那么家乡那个有约在先的姑娘怎么办呢?也许就永远嫁不出去了。鲁迅的未婚妻朱安,是绍兴附近丁家酮人,朱家比较富裕,所以周家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与朱家结亲倒不是一件坏事。旧式的婚姻,男女在结婚之前不必见面,一切由富有人生经验的长辈代理,双方住在一起后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子,以后就只能互相适应,能合则合,不能合则凑合。
然而鲁迅已经走进了新世界,接受了新思想,不能容忍这种包办婚姻了。他很不情愿回去,但母命难违。
母亲和未来的儿媳妇早已很熟悉。朱安常到周家来。有时一家人乘船去看戏,船上就有朱安,显然,母亲已然把她视为家庭成员了。如果鲁迅不遵母命,那让母亲的面子怎么过得去呢?
鲁迅回到绍兴。既然已经回来,那一切就照着母亲的吩咐、照着家乡的习俗做吧。族中人原以为他到日本学习这么多年,看不惯家乡的规矩,会反对旧式婚礼。但鲁迅心理上早已做好准备,他一声不吭,阴沉着脸,人家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呆板地将整个仪式应付了下来。
进了洞房,见了新娘,鲁迅的脸更加阴沉了。他几乎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初,他听说未婚妻是小脚,曾提出要求对方放脚。但朱安害怕人们的议论,没有照办。
新娘的相貌也并不好看。
鲁迅在楼上只住了一夜,第二天就独自睡到书房里去了。
以前回家,三兄弟总是有说有笑,谈不完的话。这次,因为心情不好,这种欢乐的场面也就少了。他想早点离开这个家,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欢乐。
旧式婚姻对鲁迅今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其危害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他的青年时代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他多次倾诉过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哀。
他这次回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二弟作人去日本。二弟刚刚获得公费去日本留学的资格。鲁迅一直关心着二弟留学的事,不断写信要他争取,这次终于有了结果。
结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和周作人一道乘船离开绍兴赴日本。
二弟周作人对大哥在婚姻生活方面所受的痛苦是比较了解的,尽管大哥结婚那天他并不在家。周作人对大嫂的印象是,身材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
从绍兴到日本这一路,鲁迅心情沉闷,说话很少。好在,身边有一个对自己心思有些理解的弟弟,并且想到以后兄弟俩能够一起搞文学活动,也许会减少一点哀愁吧。
周作人到东京
到达东京后,周作人跟着鲁迅住进了本乡汤岛二丁目的伏见馆。对周作人来说,一切所见所闻都无比新鲜,使他惊奇和兴奋。
他被安排在楼上路南靠西端的房间里。给他第一个美好印象,使他终身难以忘怀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名叫乾荣子。她是主人的妹妹,平时兼做下女工作,负责给客人搬行李、端茶水。她长得是否漂亮周作人可是没有说,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她赤着脚在屋里走来走去,一副自在怡然的样子。在中国,妇女的脚被裹得严严实实,即便是放了脚的,也决不会在客人面前光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