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唯有读书是出路(2)

鲁迅后来说:

我常说明朝的永乐皇帝的凶残,远在张献忠之上,是受了宋端仪的《立斋闲录》的影响的。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张献忠怎样屠杀蜀人的《蜀碧》,痛恨着这“流贼”的凶残。后来有偶然在破书堆里发见了一本不全的《立斋闲录》,还是明抄本,我就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

杂览使人知识广博,触类旁通。周作人说他们兄弟的学问是所谓“杂学”,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实际上这样读书对于培养通达的见识、宽容的胸怀很有益处。周作人后来甚至还写了篇幅很长的相当于学术自传的《我的杂学》一文,可见他并不觉得杂览不好。

鲁迅大量读野史杂记,既有助于培养全面、正确的历史观,也为他日后的写作准备了素材,例如,《故事新编》中的《铸剑》一篇,就取材于幼年时读过的书。

望子成龙

东关是当时绍兴最大的集镇,每年农历四月十五要举行五猖会。那是全县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喜气洋洋,举着红、绿、黄等各色的旗幡,抬着黑、白、黄、青、赤五路财神爷的像,在大道上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接续好几里,队伍里有人耍狮子,有人舞盘龙,有人踩高跷,有人扛台阁,自然还有很多人敲锣打鼓。还有的人肩了荷花铳,一路上朝天“轰轰”地放。这就是迎神赛会,是农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

它的历史已很久远了。也是浙东人的明朝人张岱在他那有名的小品文集《陶庵梦忆》里就记载过绍兴这类赛会的盛况,该书第七卷“及时雨”中说当时人们扮《水浒传》人物道: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游方僧),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而行。

那时是怎样的热闹而且有趣啊。可惜现在这场面很淡薄了。即便是祈雨,办法也已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个人盘起一条龙,再找些村童们扮些海鬼之类。其他类的迎神赛会呢,因为新台门所在的一条街较为偏僻,等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般是在下午,队伍变得稀稀落落,大家往往伸着脖子等了多半天,最后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算是完了,兄弟们每次都很失望。

而东关的迎神赛会就不同。不但能看会,而且那里还有两座特别的庙,其中一座叫梅姑庙,里面有梅姑的像。这个故事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说原来有个姓马的女子,没有出嫁未婚夫就死了,她矢志不嫁,三年后郁郁而终。族中人为表彰她,为她立了祠,称她为梅姑。后来一个姓金的去赶考,在庙里停留一会儿,想入非非。到夜里,他就梦见一个女子来请他去赴约。他进祠,与梅姑成其好事,分手的时候梅姑又表示愿意跟他有百年之好,金生答应了。这一夜,族中人做了一个梦,梦见梅姑对他们说,那位金生,已经是她的丈夫了,让他们赶紧给他塑一个像。大家都觉得奇怪,商议一番,族长认为如果照办,会玷污了梅姑的名声,决定不塑。但立刻族长全家人都病倒了,不得已,只好在梅姑像侧立一个男子的像。像立成的时候,金生回家告诉他的妻子说:“梅姑来接我,我得去了!”遂无病而终。他的妻子痛恨至极,跑到庙里,指着梅姑像大骂,又跳到像座上批她好几个巴掌。从此这里马姓的人称金生的像为金姑夫。这也是对所谓守节这种压抑人性的规矩的一种讽刺和反叛吧。现在人们看到的一对男女像是眉开眼笑的,看来老百姓没有谴责他们的意思。

另一个庙是五猖庙。据说供的是“五通神”,那是五个兄弟。奇怪的是,庙里除了五个男人的像外,在他们的后面还列坐着五位太太,他们当然需要有太太了,乡下人想得很周到,绝不会让神鬼们寂寞,总按照人间的习惯给他们配对。梅姑之有金生,恐怕也是这个意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