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力挺慈禧,一本万利(3)

王公大臣们都知道慈禧的心思,但这件事情已被炒得沸沸扬扬,如果参议失当,势必会引起骚乱,也会引火烧身,所以他们都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王公大臣中有很多人都质疑此事,可面对慈禧那个性情怪异的女上司,他们往往言不由衷,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很长时间过去了,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处理意见。

这种情况显然对慈禧不利,她必须快刀斩乱麻。可面对王公大臣的种种参议,她头皮发麻。她甚至很生气:这么多王公大臣,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力挺我呢?难道这么多人,连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想不出来吗?我不相信,我偏不相信!这些人分明在看我的笑话,不好玩,很不好玩!气死我了!

● 给力的奏折

四月的一天,就在慈禧无计可施、气急败坏的时候,一道非常给力的奏折让她眼前一亮,大喜过望,如释重负。那道奏折这样写道:

“请太后明降懿旨,光绪皇帝生了儿子后,就要作为同治皇帝的嗣子。慈禧太后的所作所为,既是两宫太后的意思,也是皇帝本人的意思,两宫太后和皇帝是一家人,既然他们的意见都一致,那么他们的意见就合乎祖宗家法,合乎臣心民意,大家就不要再起哄啦。”

“继位和继嗣其实都是那么回事,都是皇家的事,皇家爱咋地就咋地。现在虽然没有确定由谁来继嗣同治帝位,但将来继承光绪帝位的人,也一定是继嗣同治帝位的人。也就是说,继承光绪帝位的人和继承同治帝位的人,其实是一个人。大家不要把这个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岂不是很累吗?”

“早在四年前,太后就解决这事了,可吴可读偏要死谏,他这是脱裤子放屁,他死得毫无意义,他白瞎了他自己。作为官员,上书言事时,要多提一些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事情,不要老整那些蛋疼的提案,也不要揪着那些既定的事情不放,简直是吹毛求疵!”

这道奏折真的非常给力,既强有力地替慈禧作了辩解,也维护了慈禧的正统地位和切身利益,慈禧看过之后,眼睛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震,然后被感动得掩面而泣:这奏折写得太好了,太给力了,事情可以解决了!

● 姐姐的告白

随后,她一看奏折落款,禁不住尖叫:又是那个张之洞啊!该死,我差点把他忘了!

张,姐当年真没看错你,你也真不愧是个奏折帝。你咋那么懂姐呢?又咋那么有才呢?从来没有人如此,打动姐的心。

张,你写的这道奏折真是太给力了,几句话就批驳了吴可读的所有指责和大臣们的所有议论,相信他们看了你的这道奏折后,都会无话可说,这是姐想要的结果。

张,你替姐摆平了这事,姐特别感谢你!放心,等姐忙完这一阵子,就着手提拔你。姐知道你前些年升迁慢,工资低,这都怪姐粗心大意,可姐过得也不如意。

知道吗?姐当的不是太后,而是孤独和压力。这年头,做女人难,做皇家女人难,做权力型皇家女人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无论姐前些年怎样冷落你,你都不要往心里去啊,姐今后一定会补偿你、报答你!

● 一石二鸟

慈禧在心底盛情感谢了一番张之洞后,就根据张之洞的这道奏折,理直气壮地发布了一懿旨:“今后,在光绪皇帝所生的儿子中,谁继承皇帝位,谁就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慈禧的意思是说,此事就这么地了,今后这事谁也不要再议了!这道懿旨发布后,朝臣们真的不敢再提此事了,而慈禧则安然地坐在太后的位置上继续呼风唤雨。

这一切都是必然的,但这一切也有赖于张之洞。张之洞成功而出色地讨好了慈禧,他必将一本万利。

张之洞在讨好慈禧的同时,也讨好了醇亲王奕譞。因为吴可读在遗书上明确要求慈禧现在就要为同治皇帝立嗣。如果真要现在就立嗣,那皇位继承者肯定就不是光绪皇帝的儿子了。如果不是光绪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那醇亲王可就亏大了。因此,张之洞上的这道奏折,既维护了慈禧的地位,也保障了光绪皇帝和醇亲王一家人的利益,他当然讨好了醇亲王。

醇亲王记住了张之洞的好。五年之后,当他出山接替恭亲王执掌军政大权时,他和他领导的那帮军机大臣,就成了张之洞强有力的靠山。他们这帮人政见相同,互相倚重,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权阵营,在晚清政坛上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至此,张之洞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成功地为自己织就了一张关系大网。他上有慈禧、醇亲王、李鸿藻、张之万等人,中有清流党那帮哥们儿弟兄,下有数百门生。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利用这层关系大网,稳定晋升,轻松做官,从而成为晚清官场达人!

靠当愤青发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