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想不灭,方成大器
● 逃离北京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由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先后攻克九江、安庆、芜湖和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并定都于金陵,改金陵为天京。五月,洪秀全又令其部下挥师北上,目标直指首都北京。那一刻,朝野震惊,北京岌岌可危。
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张之洞无法继续北漂了,目标和理想也无法实现了。当务之急,他必须放下理想,尽快逃离京城,回到兴义那个相对安全的三线城市。
可是京城内部防守严密,城外战火纷飞,而飞机、火车和长途大巴等交通工具都属于幻想,他该怎么逃呢?关键时刻,他想起了隋炀帝杨广,早在1 200多年前,杨广就修了一条京杭大运河。好了,那就赶到通州,载一叶轻舟,顺着运河一个人漂流吧。
七月,张之洞结束了北漂,在硝烟弥漫的时空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开始了漂流。一个16岁的孩子,冒着战火,载一叶轻舟,独自水漂,倒是一幅壮美的风景。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张之洞自己知道,这个尚不懂世事却心怀梦想的少年天才,也因此对太平天国起义军产生了一丝怨恨,有诗为证:
绮绣周原变水乡,
误看秫稻作菰蒋。
泽鸿休怨无安所,
且限南来丑虏狂。
张之洞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这支农民起义军称做“丑虏狂”,是因为他忧愤地感到,农民起义军挑起的战乱,将会葬送他繁花似锦的前程。
咸丰四年(1854年)年初,张之洞终于漂回了兴义。而此时的兴义,也是狼烟四起。这年十月,他父亲张锳所任职的兴义府,被兴义境内的农民起义军围攻。危急时刻,张锳率部下和家人坚守城池,奋勇作战。
张之洞和他的几个哥哥也亲临作战一线,哥几个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但起义军攻势太猛,兴义城即将告破。情急之下,张锳亲率敢死队潜出城外,迂回到起义军背后猛插一刀,起义军这才大败而逃。张锳乘胜追击,收复了失地。
● 带上媳妇再北漂
这年冬月,战火刚刚熄灭,张之洞就收获了一份爱情,他的另一半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石氏。石煦和张锳是平级同僚,门当户对,张之洞虽未成年,但到了法定的婚龄,那爱就爱了吧,两人便在这年年底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石氏温柔贤淑,她身上不仅有着张之洞母亲朱氏身上的优良品质,还继承了朱氏的琴艺。婚后,夫妻俩经常在一起弹琴、唱歌、想妈妈。然而,张之洞和石氏没有心思度蜜月,因为遵义境内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打到距兴义府不远的普安县了,兴义府再次陷入危局。
情况万分紧急,张锳率领3 000民兵围剿起义军。张之洞也随军而行,在打仗的间隙,在炮火弥漫的军营,他竟书不离手,孜孜不倦地温习功课。 这幅情景深深地打动了张锳:这小子真是好样的,战争如此惨烈,他的理想竟然不灭,将来必定成大器。
张锳担心战争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于是劝儿子道:“继续北漂吧,好好备考明年的会试。别忘了,带上你的媳妇,一起出发。”一个好父亲,总是会替儿子着想。张之洞一直心怀梦想,他的理想始终不灭,他绝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
咸丰五年(1855年)秋,张之洞辞别了父亲,带上了妻子,借道没燃战火的四川和陕西,艰难地踏上了北漂之路。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长女出生了,取名张檀,也叫张仁檀。一家三口集体北漂,这事真的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