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我意识(5)

妈妈,感觉情形总是如此,您的眼睛不停地告诉我应该如何行动。每当我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时,您的长叹,您紧抿的嘴唇,紧皱的眉头、僵硬的姿势,那细细的、克制有礼的嗓音都清楚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您无法认同,因为那是您从未做到的。于是,我变成了您,变成了一个拘谨胆怯的小女孩。

麦琪给我念的这些话是她在接受治疗一个疗程后写下的。那时我们正在讨论为什么她的自我形象和她妈妈布兰达这么相像。布兰达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相信自己是个“怪人”。小的时候,要是她想要自己一个人待着,不去朋友家玩,妈妈就会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奇怪,虽然布兰达有很多朋友,他们也常常在一起玩。

所以,布兰达做了母亲后也不自觉地将这种嘉年华之镜式的自我形象传递给了女儿麦淇。要是麦琪有时候不去朋友家,自己待在房间里玩,布兰达就要问:“你确定真的想这么做吗?”就这样,等麦琪十几岁的时候,她只要一个人待着就觉得自己是个怪胎,她的自我形象出现了偏差。如果有一个准确真实的自我形象,麦琪就会了解,自己“觉得一个人待着也很舒服”的想法完全是正常健康的,人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有人陪伴。

母亲的自我形象在子女身上施加的影响早在我们未出世前就已显露端倪。

母亲先入为主的愿望

在母亲百般挑剔的目光下成长,芭芭拉十几岁的时候就幻想着自己将来生一个和自己一样金发碧眼的女孩子,但要比自己好看。事与愿违,芭芭拉的女儿长着一头棕色的卷发和一对棕色的眼睛,这令她非常失望。自此,她总是用挑剔不满的眼光看待女儿,就像当初母亲看待她一样。

想得越好,跌得越重:南希?弗莱迪在《容貌与生活》(Our Looks Our Lives )一书中强调,在怀孕期间,准父母们喜欢幻想未出世的孩子是什么样子:“形体,身高,性别乃至于是否继承了父母的发色都是父母幻想的内容;他们希望孩子像自己,还要比自己更好。”如果母亲的自我形象是嘉年华之镜式的,孩子长得又和她理想中的样子不一样,她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缺陷,而在宝宝出世前不遗余力的幻想也会转变成巨大的失落感。

反过来,如果母亲有着嘉年华之镜式的自我想象,那么即便我们和她期望中的一模一样,也会碰到另一个问题:为了成为母亲心目中理想的女儿,我们需要承受压力。这么一来,结果只有一个:扭曲自我形象。

海莉的经历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看到刚出生的海莉长着乌黑浓密的头发,母亲艾琳十分欣喜。因为艾琳自己出世的时候是光着脑门,后来也一直被人说长着“稀稀拉拉的暗褐色头发”。艾琳觉得海莉的头发像自己的姐姐,姐姐一头又黑又浓密的长发让艾琳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姐姐。就这样,海莉小时候,艾琳一直理想化地认为她的宝贝是个完美的孩子,并且每次海莉表现出自我怀疑的念头,艾琳都一概不予理会,固执地认定海莉没有任何缺点。

海莉的头发后来也变成了暗褐色,艾琳却仍然说是黑色,还不时地拿杂志上的黑发女星照片给海莉看,说她们的头发看起来一模一样。海莉觉得自己真实的形象和母亲捧在手心里的样子相距甚远,因此认定自己“不够好”。这无疑是一种扭曲了的自我形象。更糟的是,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海莉还必须不停地掩饰自己对于自我形象的困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