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5)

如果这么想,你可能感到疑惑:“为什么我还要让自己又一次经历愧疚感的折磨呢?”这些感觉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有类似的想法,花点时间回想一下五个“母亲咒语”。如果你在阅读的时候,时时将这五个咒语记在心里,相信在这段心路历程,最后你的内疚感会渐渐消退,你也会发现自己得到了成长。

别忘了爸爸和其他家人

本书主要关注母女关系,不过这并不是说父母的关系、父女关系,以及其他在你童年时期抚养照顾你的家人就不会对你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以及满足感产生影响。可能你的父亲或其他人在童年时期也承担起了重要的抚育责任,不过因为母亲的角色通常都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也会对女儿产生特殊的影响。

如何阅读本书

我衷心地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你能发掘并拥抱更真实的自我形象。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本书,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读全书。不过如果你希望挑选部分和自身情况相关的章节阅读,记住以下几点:第一到六章提供了运用五种思想关联的背景知识;第七到十一章详细描述了这五种思想关联的使用方法;第十二章讨论了抚养自己的女儿过程中如何运用此种方法。每章最后的关于母女关系的思考是为了帮助你在阅读本书过程中拥有更明晰的洞察力。而阅读拓展工具则针对和每一章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所衍生出的思考题,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母女关系的各种问题。

在描述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因为简便起见就把主人公叫作我的“客户”或“病患”,我会使用具体的人名。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书中出现的女性都是我心理治疗的客户。为了不泄露客户的个人信息,我更改了人名地名,不过故事的细节却都是真实存在的。毕竟,这些事例的重要性不在于它们是不是真实的,而是它们对于展示书中各种概念拥有的可贵价值。

有效运用五种思想关联的两点提醒

五种思想关联可以提高你对于自我的洞察力,并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种洞察力转化为积极的改变。我想要强调的是,从书本上获得的概念如果与实际的心理治疗相结合,理解会更深刻:专业分析师的帮助能够赋予文字更强大的力量,让你更有改变的动力。

在《训练思维,改变大脑》一书中,莎伦?贝格利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如佛教里劝人们要立足当下,不要急于责备自己或急于采取行动;在新兴的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成人大脑可塑性的新发现—特别是转变自我看法的能力,让专注成为了改变的基本要素。所以,在五种思想关联之中,专注也是促使洞察力转化成实际改变的关键环节。

示范历程

在本书中,我们会跟随我心理治疗的客户珍妮一起经历这五种思想关联。在第一章开始的部分,大家会看到我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

在继续阅读之前,记住五个“母亲咒语”

1. 一切都与你脑海中的母亲有关可能你会想:“可我和妈妈关系很好啊,这本书应该不适合我吧。”就算是这样,和那些母女关系不怎么好的女性一样,这本书也能够帮到你— 因为书中的方法主要关注的是你童年时期的母亲形象,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

2. 把对母亲的指责抛到窗外本书绝对不是把你身上存在的问题都归咎于母亲。相反,它是让你看到母女之间扭曲的自我形象是如何传承的—而且这种传承是“不明智”的。

3. 将你自己放到“小女孩”的位置这本书主要把你放在“女儿”的位置展开。在阅读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定位很轻易地就从“小女孩”转到“母亲”身上—然后不可避免地感到愧疚。如果是这样,想想下面的话,让自己回到“女儿”的位置:“小时候我从母亲身上继承了扭曲的自我形象,我女儿也一样。和妈妈一样,我并没有意识到将嘉年华之镜传给了下一代。”

4. 妈妈永远是最好的“最好的妈妈”这一词是唐纳德?温尼考特发明的。这个词暗示了我们在抚养女儿过程中,可能会犯一大堆错误(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的),而我们的孩子仍然健康地长大成人了。女儿“扭曲的自我形象”着重强调的是能够改进的部分,并非是一种标志。

5. 母亲一职处在灰色地带本书看起来传递了一种非黑即白的信息,不存在灰色地带,比如你会觉得:“你的孩子要不拥有真实的自我形象,要不就是扭曲的自我形象,这完全取决于你这个母亲称职还是不称职。”这种信息只是为了解释扭曲的自我形象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关于育儿的事情都是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所以不需要苛责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母亲或女儿。试着接受真实的自己、母亲以及女儿,并且认识到,我们身上的很多缺点和弱点都是可以改正或坦然接受的。本书希望能帮你做到这一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