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会引发灾难。我们怎么知道承认中国的领导地位是否会变成被迫承认中国的角色?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学者们已经开始公开加以讨论。在谋求应对这些忧虑的过程中,香博认为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中国日渐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是否会不可避免地损害美国的利益?
2-围绕一系列区域问题,美国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或分歧?
如果我们能够认为,北京日渐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不会对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构成明显损害——我们发现美国和中国在区域问题上有着共同的重大国家利益和政策——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为真正的中央王国。然而,如果对美国而言,中国崛起为区域大国是个非胜则败的命题——中国谋求对美国有害的区域利益——那么中国就将成为中华帝国。
我们是否能设法在促进前者的同时制止后者?致力于研究全球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者认为,这确实是能够做到的。约翰斯顿指出:全球化理论承认,未来限制国家主权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国内经济选择、国内文化选择乃至国内政治选择,以及他们的外交政策。这些因素也许无关乎物质实力分布,而在于一个国家是否向全球资本、资讯和技术流敞开大门。中国的分析人士大多也认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会在一系列政策领域对国家主权和独立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学者得出了类似结论。韩国知名学府延世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安炳炯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东亚各国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不尽相同。大体而言,经济要求在提高相互依存性,政治要求则在助长东亚国家内部和彼此间的民族主义。”
中国现任领导人显然认识到了这种局限性,正在努力制定妥善的政策对策。2003年11月,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概念。按照“和平崛起”的构想,中国的未来将与其他区域大国休戚相关。温家宝说,“和平崛起”旨在“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为了打消外部观察家的忧虑,《北京周报》的一篇社论文章解释说:
西方的现实政治家认为,国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走向霸权,从而注定会与现有大国发生对抗,像中国这样有过历史创痛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将对世界安全构成更大的威胁。有鉴于此,中国政府添加了一个限定词,以便让全世界了解自己的政治意图:和平崛起,目的是证明中国能够和平地崛起。
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这种措辞绝非出于偶然。中国牢记本国历史及一个事实:许多西方人认为,为了洗去昔日的屈辱,北京意图让邻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付出政治和经济代价。北京之所以宣布这项新战略,并且立即作出说明,就是为了防止外界得出此类结论。
这种先发制人的做法并不仅限于对记者的表态或者报纸社论。2005年6月,郑必坚在华盛顿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要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不称霸、不争霸、不当头,也不当附庸’,在国际事务中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简单地说,北京并不谋求取代莫斯科成为华盛顿的全球竞争对手。或者,如同上海的一位中国教授所说的那样:“(和平崛起的)一个明确概念是,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中国不是经济竞争对手,而是代表着经济机遇。”一位加拿大教授提出了以下观点: “要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就必须了解其背景:该国成为了主要经济大国,具有全球影响力,所以不免令人担心其走向霸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不过,中国领导人显然无意扮演全球霸主的角色。”
那么,中国的目的何在?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检视中国行为背后的作用因素。首先,中国仍然对大国挑战自己主权的做法抱有深重疑虑。.其次,中国仍然要维护自身主权,防止“屈辱世纪”的悲剧重演。最后,中国希望外界承认其获得了伟大强国的地位。
北京显然很可能将走向中央王国而不是帝国。在这种角色下,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要政策领袖,但不会通过直接动武的做法来支配别国行为。北京不会派出人民解放军,而是会动用经济和政治力量。说到这一点,中国将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当中广受尊重的“高级”成员,但不会让美国付出非胜则败的代价。中国缺少扮演全球霸主角色并为此付出相应代价的愿望,它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美国的)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能够安然无恙并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