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继往开来看当代新儒家的学术功绩(9)

他另有一篇讲词,更简要地举述了在中国文化发展中义理开创的十大争辩按,所谓中国文化发展中义理开创的十大争辩,一是儒墨之争辩,二是孟子对告子“生之谓性”的争辩,三是魏晋玄学家之“会通孔老”,四是言意之辩,五是神灭不灭的问题,六是天台宗“山家、山外”关于圆教之争辩,七是陈同甫与朱子争汉唐,八是王龙溪与聂双江的“致知识辩”,九是周海门与许敬庵“九谛九解”之辩,十是中华文化如何畅通的问题。。所谓“义理开创的争辩”,乃是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特别关注于思想方面来考察,实质上也正是属于哲学问题的争辩。

4打通“中国哲学史”开合发展的关节脉络

〔提要〕

中国有数千年的哲学传统,但在学脉断隔之后,想要了解这个传统已甚为不易,而用“哲学史”的形式来表述这个传统,则尤为困难。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未见一部真正好的《中国哲学史》。

一部好的中国哲学史,含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必须有客观相应的理解。第二,对各阶段哲学思想开合演进的关节及其意义,必须有明确的辨识和衡定。如此,方能对中国哲学史作一完整而恰当的讲述。而近数十年来,有关“魏晋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思想系统及其义理纲脉,都已有了清晰的讲述和明确的分判。今后,一部像样的、好的中国哲学史之写成,已经是可能的了。

〔申述〕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民国以后才有的事(在以往,并不采取这种方式讲学问)。中国人讲中国的哲学史,除了客观的叙述,还有主观的感受。个人的生命和民族的文化生命之间,有一条“精神的脐带”,无论你喜不喜欢它,它总是把我们的生命和民族文化生命连在一起,总是把我们的心灵和民族文化心灵通在一起。因此,中国哲学史的讲述,必须以民族文化生命这一条大流的航程为线索,必须落在文化生命“开合发展的大动脉上”来讲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