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事业——东京模式与大阪模式(3)

在东京有一个和我有关系的地产公司(这是涩泽先生以田园都市为目的创立的公司),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大阪的地产等公司,是无微不至地为顾客着想,或者分期付款,或者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计划吸引顾客,但房屋仍很难卖出去。例如,我们的公司,每半年都会建造八十至一百套房子,虽然通过各种方法提供了诸多方便,但始终不能按照设想的那样卖出房屋。

但是,在东京提出田园都市设想的时候,因为建筑面积多达五十万坪1坪=33 m2。——译者注,所以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虽然当时有人说不用准备什么就能卖出去,但我们却认为这有点不可思议。然而,实际上其中的四十万坪很快就卖完了。因为当时流行自己设计、建造房屋,所以由我们建造的房屋的不到五六家。

那么,空空如也的宅基地开始销售后很快卖出四十万坪,到底是什么人在买?全都是失业者在买!说失业者在买,听起来有点语病,实际上不仅是失业者,从中国台湾、朝鲜、库页岛,或者是南洋,更有甚者是从美国特意过来买的。让人安心的地方果然还是东京。因为很多人觉得东京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并且不论自己一个月赚多少钱、月供多少,都要买下来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都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希望在东京寻求一个安身之处。

东京也是颐养天年的地方。从前,像雁治郎、左团次等大的歌舞伎剧都会全国巡演,到各个地方,但是最近不论去其他的什么地方演出,都会亏本,所以不再进行全国巡演了。很有意思,说到歌舞伎剧为什么不进行全国巡演了,主要是因为在其他地方能够欣赏、赞美歌舞伎剧的人越来越少。并且,多数上了年纪的人在经历时代的变迁后,不论在哪个大都市都是属于落伍者。实际上在地方起支配作用的人们已经远离这么一个时代,即憧憬菊次郎或左团次那样的传统的艺术风格。他们已不懂得歌舞伎剧,只知道曾我廼家五郎或泽正泽田正二郎这样水平的人。

因此,其他地方上的这种情况导致缺少真正的顾客、缺少懂得鉴赏的顾客,一说起活动便想到剑剧剑剧(日本的一种大众戏。多刀剑厮杀场面的历史剧。大正年间由新国剧首创。——译者注。)比这更早的就是我们的歌剧。然而在东京,无论是在歌舞伎座还是在明治座、新桥演舞场,歌舞伎剧都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上演歌舞伎剧。看到这种场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只有在东京歌舞伎演员才受欢迎,而在其他地方连观众都没有呢?我们认为原因就在于,聚集到东京的人很多都是安享晚年、只具有消费能力的老人。这也是东京成为消费城市的一个原因。

所谓的游手好闲者聚集到东京,首先就是指华族(华族。日本明治二年(1869)授予以往的爵、诸侯的族称。——译者注)聚集到东京。他们没有生产能力,只具有消费能力。其次是指非现役的军人、非现役的官吏以及从全国集聚过来的学生,以这种方式生存在东京的人几乎没有多少人具有生产能力,只是些消费的人群。因此,集聚到东京的金钱都是从全国各地而来的人带到东京来的。在东京,可以说不存在制造产业,而仅仅是个消费城市。

不论你是去四谷,还是牛入、芝、本乡,见到的都尽是些做小买卖的商人。批发商只是在像日本桥、京桥等这样的小区域。在这些小区域内的批发商是向关东八州、北海道或东北地区做批发生意的。虽然本所、深川是工业地带,但与大东京相比只不过是一块很小的地方。简言之,东京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消费地区。作为为消费而生的都市,那些用作消费的资金都很快地被花掉,一部分是用在连金钱的价值都不知的人挥霍的地方,一部分是用在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地方。这就是东京。

然而,与其说大阪是消费的城市,倒不如说大阪是生产基地更妥当。虽说不可能没有挥霍金钱的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绝对没有想着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决定成败的人。因为是通过辛勤工作积攒下来的宝贵金钱,所以对资金的使用都很谨慎。总而言之,让我说的话,就是比起东京,大阪人都是很认真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