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头、心、手(4)

通过温和地坚持以及有意识地重复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当放回椅子、练习音阶、削铅笔等最简单的任务变成了有意识的纪律,孩子们就能够去完成一些单调的任务,而这些任务正是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学习上、艺术上,还是体育上。孩子发展的三个阶段

尽管思考、情感投入和有目的地行动的能力彼此之间密不可分,但这三种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实际上,它们分别在童年的三个不同阶段获得显著发展,每个阶段持续7年。因此,在学前阶段、一至八年级阶段以及高中阶段,这三种能力会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发展。

  学前阶段

在童年早期,也就是从出生到7岁左右这段时间,孩子基本上是十分好动的。看看襁褓中的新生儿如何蜷起脚趾,宝宝哭泣时如何不停踢腿,就会明白这一点。而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想要跟上学步儿的步伐时,也无疑会体会到这一点。活动的冲动还体现在幼儿园孩子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玩耍中。年纪小的孩子最容易通过活动参与,也最容易通过活动学习。

  一至八年级阶段

毋庸置疑,活动的冲动在孩子们上一年级后并不会消失,而一年级之前的孩子也并非没有感情。不过,在一至八年级期间,活动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被日渐重要的内在世界所取代。在童年的第二阶段,即从六七岁到14岁,情感的重要性跃至首位。这种变化是慢慢发生的,就像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季节。我们看到孩子的情感能力逐渐增强,犹如夏至之前,天气日渐炎热。这种变化又是波浪式的,犹如爽朗的秋日在8月底就已经来临,在9月份变得更为常见,而在万圣节1期间则日日秋高气爽。

  高中阶段

童年的第三个七年是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十几岁的孩子肯定是情感丰富的,在他们愿意的时候也十分好动,但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开头,他们明显展示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华德福学校不会认为某一种能力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平衡发展所有这三种能力,以便在目的明确的行动的坚实基础以及情感发展的框架之上,最终发展出清晰而有洞见的思考。从活动体验到情感回应再到概念理解,这一自然而健康的发展过程是华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则。约翰·加德纳(John Gardner)在《教育精神之追寻》(Education in Search of the Spirit)一书中指出了这一点,他说:“思考在童年早期体现为主动融入环境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变为就各种事物表达出情感,最后开出思想的花朵。这就是真正的智力。”(Gardner,1996,P.73)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