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治疗故事的创作(16)

根据复杂程度给故事分类

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复杂程度来给它们分类。总的来说,主题或情节越温和,就越适合年幼的孩子;情节越复杂,主人公所面临的困难越大,就越适合大一些的孩子。

为 3~ 4岁的孩子选择童话故事时,不妨对照以下四点,看看是否合适:

/故事中是否有很多动作,动作之间是否有紧密而自然的次序(动词多于

形容词,行为多于描述)?

/故事中的形象是孩子熟悉的吗(不必一定如此,但最好这样)?

/故事是不是比较短?

/故事中是否包含歌谣和重复(不必一定如此,但最好这样)?

这样的故事有《拔萝卜》(俄罗斯);《金发姑娘和三只小熊》(英格兰);《三只山羊》(挪威,见 227页)。

第二类故事中有很多我们通常认为是“童话”的故事,适合 4岁半到 6岁的孩子。这些故事仍然符合以上标准,但有更多的挑战和更多的细节,故事的总体氛围是欢快的,没有太多的悲伤和抗争。虽然也会描述一些障碍,但不会让听者的心灵感到过于沉重。

这样的故事有《精灵和鞋匠》(见 276页);《杜鹃的故事》(埃及,见

222页);《口渴的青蛙提达力克》 1(澳洲本土);《羚羊、蝴蝶和变色龙》(肯尼亚,见 273页);《渔夫的故事》(东非,见 179页)。

6~ 7岁的孩子喜欢并受益于篇幅更长,挑战更多,细节更丰富的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可以受点儿苦或者有些伤心的经历。故事中与邪恶的对抗可以更强烈、更具挑战性,情节也可以更为跌宕起伏。

这样的故事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林童话);《光之花园》(见 146页),《阿金巴与魔法牛》(非洲,见 130页);《隐形的猎人》(美洲印第安,见 217页)

对于 8岁以及更大的孩子,除了来自各种文化、情节更为复杂的民间故事外,斯坦纳教育模式中所采用的围绕故事展开的教学也非常值得推荐,它既适合学校,也适合家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课程中包含了北欧神话,非洲、波斯、印度和埃及的故事,还有希腊和罗马神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自己创作一些故事来介绍有关的内容和概念,比如通过故事来教字母。这些故事可以把“石头”变成“面包”,把枯燥的事实变成生动的画面,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富有启发的体验。此外,他们还利用故事以及讲故事这种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挑战性行为,促进孩子的社交发展和情感发育。在斯坦纳学校,师生时时都会体验到故事的智慧和力量,这已经成为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1原名 Tiddalick,讲口渴的青蛙提达力克喝光了世界上所有的水,其他动物只好想办法把这些水找回来。

—译者注 2见弗朗西斯 ·艾德蒙兹( L. Francis Edmunds)所著《华德福学校——关于斯坦纳教育的介绍》(Introduction to Steiner Education: The Waldorf School)等书,详见附录部分。

这种围绕故事展开的教学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长大以后,他们会是“水灵灵的鲜梅”,而不会患上第一章所说的“干瘪的梅干”综合征。所有家长、治疗师和老师不妨开动脑筋,把来自远古神话的故事宝藏带入孩子们的生活,同时发挥创作力,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写故事。故事之光可以滋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为充满想象力、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年轻人,推动我们的世界走向美好而正向的未来。

第七章真实和道德

这是真的吗

无论讲自己编的故事,还是讲来自民间文化的故事,如何看待“真实”和故事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担心童话故事没有呈现出生活的真实画面,所以是不健康的。心理学家贝特尔海姆指出,童话故事的真实是“想象”层面的真实,而不是普通的因果关系层面的真实。童话描述的是原型,是精神层面的现实,呈现的是真理,而不是所谓的“真实世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