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治疗故事的创作(5)

此外还应记住,我们对于行为是“好”是“坏”、是“恰当”还是“不恰当”的判断是非常主观的。我们自身的信仰、处事态度、文化背景以及过往的经历(包括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还有我们对孩子的理解、与孩子的关系、对有关情况的理解以及在整个情况中所处的位置,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与其他家长、老师或是咨询师分享我们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更为客观的判断。从不平衡到平衡

改变或“治疗”挑战性行为,其目的应该是不断让事物恢复平衡,例如从“不爱惜”变为“爱惜”,从不整洁变为整洁,从躁动变为宁静,从不诚实变为诚实,但绝不是要把一个“坏”孩子变为“好”孩子。

如果搬家或新生儿出生后家里 4岁的孩子表现得无理取闹,那么一个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故事将有助于家庭生活恢复平衡(见《新的世界》,第 254页)。

如果 5岁的孩子习惯在教室里乱扔玩具,那么讲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在故事中赋予玩具以生命,就可以帮助孩子们爱惜和尊重玩具,从而恢复平衡。在故事中,可以构建出这样的画面:小娃娃喜欢别人摇她,喂她(不喜欢被乱扔),小锅和小勺喜欢为娃娃做晚餐(不喜欢被乱扔),小汽车喜欢带着娃娃去旅行(不喜欢被乱扔)……那么室外的玩具呢?小球喜欢被带到外面,抛得

高高的,一直抛到天空里。游戏结束之后,小球被带回屋里,放回盒子,躺在

小娃娃和其他玩具旁边休息。让故事里的每个玩具都唱一首歌,游戏时成人唱起这首歌来会非常管用:

我是一个小娃娃(小汽车 /……),我很可爱哦,

请你轻轻摇着我(推着我 /……),千万别扔我!

如果 6岁孩子老是把午饭的残渣和纸片扔到花园里,老师可以给他们讲或表演《老奶奶和驴子》的故事(见 141页),乱扔垃圾的行为将恢复平衡。照顾“大自然孩子”的隐喻以及妆扮“大自然孩子”、让它从丑陋变为美丽的各种方法将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助于孩子们自发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如果一个 8岁的孩子经常偷东西,一个充满细节、令人感动、讲述偷窃及其后果的故事将深入孩子内心,帮助他以一种更为平衡的方式来理解这一问题(见 125页《不诚实的野狗》)。秩序挂毯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你使用治疗故事,以一种微妙而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挑战性行为。本章讲述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来理解和分辨不同类别的行为。下一章我将提供一个框架,读者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寻找隐喻、架构故事,以解决更多的行为,应对更多的困难境况。

前面已经提到,解决挑战性行为需要很多方法和策略,讲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了进入更大的画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研究一下复杂的“秩序挂毯”。故事有可能成为挂毯中闪闪的金线,但如果基础线不结实,编制物就会散开。如果在没有坚固基础的情况下使用治疗性故事,故事的金线就会飘浮在半空,所有创造性的尝试也将付诸东流。

这个编织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以一种更全面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行为。它提供了针对挑战性行为的许多有用策略。结实的经线包括韵律、规律和一致、接纳、尊重、设定切实可行的界限、充分准备、有条不紊以及有助于促进正面行为的其他各种方式方法(见 55页“评估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富有创意的纬线也有许多,除了讲故事这条充满想象的金线,幽默、游戏、歌曲、童谣、家族仪式、节日和社区活动都可以使秩序挂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秩序挂毯很复杂,需要用一本专门的书来探讨那些丰富多样的织线。也许以后我会写这样一本书,不过本书将专注于治疗性故事这根闪亮的线。

隐喻

隐喻 1是治疗性故事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听者建立充满想象的连接。作为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通常既充当负面角色(导致行为或状况失衡的障碍、诱惑者或诱惑物),也充当正面角色(使行为或状况恢复健康或平衡的帮助者或引导者)。下表“故事创作中的隐喻”(见 65页)列举了一些隐喻,不过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例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