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你是否忽视(或助长)了孩子寻求注意的行为? /处理不当行为时你是否会传递“混乱信息”(言行不一)?例如一边告
诉孩子“如果你继续哭闹,我们就不去公园了”,一边又给孩子穿上出
门的鞋子,准备去公园。
/你是否给予每个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时间?
/孩子的一天是否安排过满,没有足够的自由玩耍时间?
识别“挑战性”行为
即使以上各项都做得很好,孩子依然可能会有某些行为,需要我们采取谨慎措施,个别对待。这些所谓的“难缠表现”“问题行为”或“挑战性行为”往往不是指那些短期的不如人意的行为。照顾孩子的人通常“知道”孩子是否出现了挑战性行为,因为处理这些行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情感精力。
儿童心理学家对“困难”或挑战性行为作了许多正式而全面的描述。本书概括如下。
挑战性或困难行为可能是:
/对他人权利造成不公平的干扰、伤害或侵犯的行为
/破坏环境或其他生物的行为
/明显可能伤害其他孩子的行为
/频繁出现或不符合孩子年龄的倒退行为
/干扰孩子自身,使其无法了解和处理信息,或使其无法使用已掌握技能的
行为
/干扰孩子自身反应能力的行为
/本身并无不当,但发生在错误的时间或错误地点的行为(例如在室内扔球,
在学校图书馆里大声唱歌或喧哗)
/一贯有问题,且大家普遍认为有问题的行为如果构成挑战性行为的某种问题表现得较为严重、在各种情况下一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干扰了“正常发育”,则可以被进一步归为“疾病”,例如通常称为“ADHD”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如果怀疑孩子有此类疾病,则应咨询专家,获得确诊。为了提供全面信息,孩子的老师以及所有看护人都应尽可能参与讨论和诊断。
描述“挑战性”行为
对于行为的描述应清晰、准确。“胆小”“害怕”“搞破坏”“不合作”等一般标签让人很难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以及应如何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故事创作中,详细具体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针对特定行为选择适当的隐喻。列出以下要素将会很有帮助:
/谁——行为人是谁(有时还须说明行为与谁有关)?
/何种行为——有什么行为?
/时间——行为发生在何时?
/地点——行为发生在何地?
/表现方式——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家庭、幼儿园以及学校中的一些挑战性行为和应有的良好行为。
描述“挑战性”行为描述“应有”行为
通过故事的媒介将“挑战性”行为转化为“应有”行为
(注:下一章将讨论这些故事的创作框架)标签和分类
当我们构思一个故事来应对挑战性行为时,并非要通过一个故事把“坏”行为变成“好”行为,也不是要把一个“淘气”孩子变成“乖”孩子,而是要使某种行为或状况恢复到健康或平衡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充当着助产士的角色。因此我强烈建议你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给孩子贴标签非常不利于其健康,然而这种情况却经常发生,并且往往带来负面影响。我认识一个孩子,被学校的老师错误地贴上了“不诚实”的标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真的开始变得不诚实。很多年以后,在和学校辅导员的谈话中,他坦露了当初的想法:“教室里不管丢了什么东西,他们都说是我偷的,那我不如干脆去偷,还能落得一头。 ”
在本书的故事部分,我发现有必要进行大致的分类,例如“贪婪”“懒惰”“害羞”“躁动”,以便于读者找到与通常人们所称呼的行为相对应的故事。但我
不希望人们用这些分类来错误地描述孩子或给他们贴上标签。我也不希望人们
由于这些分类而误解为行为问题是孩子内在的问题,而不是整个生活背景和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描述某种行为时应针对行为,而不要将行为的好坏与人的好坏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