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治疗故事的创作(3)

还有一个生活背景对孩子行为产生影响的例子,发生在我任教的幼儿园的一个男孩身上,他目睹一场大火把他家的房子烧掉了一半。详细的情况我已经在第三章中讲过。

第二,孩子与集体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关系会影响其行为。孩子是否刚刚加入新的班级?或者家里是否刚搬了家?孩子进入新的环境时通常会体现出某种行为模式——性格相对外向的孩子可能会通过“炫耀”的方式在新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相对内向害羞的孩子则可能会显得胆小黏人。这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给予照顾和关注,帮助他们渡过最初几周或几个月的难关。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让这些行为得以化解或恢复“正常”。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或家长应该忽略可能的问题行为。相反他们需要不断观察,留心这一群孩子的社交动向,尤其要注意任何“欺负”现象的蛛丝马迹。《红卡车的故事》(见 230页)就讲述了当班上一个新来的 8岁女孩受到欺负时,老师是如何处理的。我推荐大家读一读基姆 ·佩恩( Kim Payne)是如何处理团体融入问题和欺负行为的(见附录一“推荐书目和网站”的“网站”部分)。

关系影响行为,有时从家里排行较小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这一点。幼儿园老师常常发现,家里较小的孩子会把哥哥姐姐针对他们的行为带到学校来,例如嘲弄、欺负、骂人等。这时候,虽然故事可能会起作用,但还必须辅之以家访,针对整个家庭采取某种策略。

第三,成人与孩子以及成人与自身处境的关系会影响所谓的“挑战性行为”。故事《树熊宝宝》(见 308页)写给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很烦恼,因为她 4岁的儿子“表现不好”,每天都不想离开她去幼儿园。故事帮她看清楚,是妈妈不愿意和孩子分开,这时她意识到指责孩子“表现不好”是不对的。事情的真相是,这位妈妈不能面对自己小时候离开家人的恐惧。此外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因为要做全职工作而经常把孩子丢给保姆,因此内心非常内疚。这个具有治疗效果的故事帮助她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她与儿子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健康平衡。她在家里带了一年孩子,孩子 5岁时,高高兴兴地开始了学校生活。有时候,是家长或老师的行为需要改正。

父母离异或再婚会导致原有家庭成员的分离或是异父异母兄弟姐妹的加入,这时成人和家庭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我在一次家访时发现,这个家里的三个孩子(其中一个不是亲生的)经常为了获得妈妈的注意而打架、尖叫。这位妈妈极度抑郁,用她的话说,她的“人生没有价值”。孩子们难缠的表现与妈妈的抑郁消极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为这个妈妈写了一个故事,帮助她重新发现自己内在的美丽(见《美丽的女王》,第 197页)。这个故事不仅让妈妈的自我感觉有所改善,在读过多遍之后,她还把故事讲给分别是 13岁、 9岁和 5 岁的三个孩子,孩子们百听不厌。在家庭治疗的漫漫长路上,这个故事仅仅是方法之一,但是却帮助这个家庭建立了睡前讲故事的习惯。这位妈妈回馈说,一天之中,至少有了一个全家人再次感到“平衡”的时刻。评估成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不断评估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是很重要的,这可以确保你没有造成孩子的挑战性行为——例如:你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和孩子的年龄及成长阶段相符?学校的课程是否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你平时做事是否有条理,是否提前做好准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你采用的方法能否促进孩子的正面行为?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你(以及其他家长 /老师 /孩子的看护人)进行评估:

/你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向?

/你自己的语言是否正向而有礼貌?

/你是否表现出良好的社交技能并教给孩子这些技能?

/你是否建立了清晰、公平、一致的界限?

/你是否注意到孩子良好的行为并加以鼓励?

/面对孩子的挑战性行为,你是否尽力转移或分散他的注意力(扼杀在萌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