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治疗故事的创作(2)

听故事的体验是具有“治疗”效果的,不论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在学校活动中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孩子们经常长时间被动看电视或 DVD的今天,这些作用尤其具有治疗意义。

所有故事都具有治疗的潜力,然而针对某些特殊情况,特定的故事会起到

改善或治疗的效果。本书中所谓的“治疗性故事”指的就是这类故事。前面我们提到了治疗的定义——“恢复健康、达成平衡、变得健全”,同样,“治疗性故事”指那些帮助人们恢复失去的平衡,或者重新获得健康感的故事。当老师、心理学家、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照顾孩子的成人给孩子讲治疗性故事时,故事能够让孩子的行为或状况重返平衡。

什么是行为?

简单说来,孩子的“行为”就是孩子做事的方式。行为可以是正面的,例如合作、助人、乐于分享、愉快、可靠、诚实等;行为也可以是负面的,例如攻击、不诚实、懒惰、无礼、贪婪、易怒等。

孩子的行为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年龄和成长阶段,包括生理、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阶段 /个性(脾气、性格等) /文化背景 /基本需求的满足(孩子行为不当是否因为饿了、冷了、累了?) /健康状况 /家庭环境 /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的环境 /学校或家中的生活是否有规律 /其他成人、大孩子、同龄人、兄弟姐妹 /孩子过去的行为养成方式——例如,如果孩子一尖叫或生气就能得到想

要的东西,他就会“养成”这种行为

所有孩子都有行为不当或令人不快的时候。事实上,一些被认为是有问题的行为方式,只是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某种刺激或某种情形的正常反应。一个 2岁的孩子在受到限制时会大发脾气,这是很正常的。一个 3岁的孩子偶尔把幼儿园的玩具装进口袋带回家,这也是很正常的,这不是偷,而是单纯的“借”,可以看成孩子需要在幼儿园和家这两种现实中过渡转换。而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有点儿鬼鬼祟祟、遮遮掩掩,甚至撒谎,都是正常的。并不是说照顾孩子的人必须接受孩子的这些反应,但对于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规律”,照顾孩子的人都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些知识可以从有关儿童成长及儿童心理的育儿或教育类书籍中获得。 1

生活背景和关系

影响儿童行为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生活背景和人际关系。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全世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构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每个孩子都在其中生活、成长。孤立看待孩子的某种行为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一,特定行为发生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原因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饿了或累了,通常会比较难缠,这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孩子的腿部肌肉长期疼痛,家长和老师却没有发现,而孩子年龄太小,无法表达他的疼痛,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会攻击靠近他的任何人,从而被错误地诊断为具有暴力倾向。

1例如拉曼 ·鲍德温 ·丹斯( Rahima Baldwin Dancy)所著的《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You Are Your Child’s First Teacher)(见“附录一”中“推荐书目”部分)。

有一次,我听说一个 4岁孩子在幼儿园的户外玩耍时间里,尤其是在朋友

们兴高采烈地玩泥巴或玩水的时候,表现得很傻、很奇怪。询问他的父母后我们发现, 6个月前,孩子家后院发生了一次泥石流,他受到了惊吓。尽管他家最近已经搬到镇上的新房子里,他还是不敢靠近泥巴或水,一旦看到泥巴或水就变得心烦意乱。孩子的爸爸参加了我的治疗故事工作坊,之后他编了一个故事:一家人住在一个小竹棚里,一到下雨天,屋里到处是泥水(这个故事非常轻松、幽默)。最后这家人收拾好行李,搬往另外一个小镇,住进了一栋有结实的墙壁、排水管道和高高篱笆的房子,家里再也不会有水冲进来。一连很多个夜晚,爸爸妈妈都在睡前给儿子讲这个故事。男孩很喜欢这个故事,一次次要求爸爸妈妈再讲一遍。几周以后,据老师反映,他已经融入了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重新开始研究泥巴、沙子和水,而且似乎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