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我的故事之旅(16)

另一个故事《折叠小刀和城堡》(见 135页)是为 7~ 9岁的孩子写的。一个家长因为儿子总是不负责任地使用工具而请求我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位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送给他一件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把折叠小刀,同时给他讲了这个故事。从此以后,孩子开始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新“财产”。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把渴望被人使用的刀,它唱着一首歌,表达着自己的愿望。小小的歌谣不断重复,创造出应有的氛围和张力,即使对于 8岁的大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生日的时候得到了一把折叠小刀——一把闪闪发光、锋利无比的折叠小刀!一把渴望着一展身手的小刀!

小男孩把小刀放在口袋里。于是小刀就待在那儿,一心等着能被用上。

我是帅气的小刀哥哥,能切能割又爱刻,

打开我,用我呀!

用完把我轻轻折,派上用场真快乐!

在学校和假期夏令营中,我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故事来鼓励大孩子们用他们的双手去创作——用木头、黏土或皂石做东西。故事可以将野性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转化成宁静而有创造43

力的行为,这从毛线针和折叠小刀的故事中可以略见一斑。故事医生讲故事

我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另一个职责是担当父母的咨询顾问。澳大利亚政府资助了一个名为“建设更好家庭”的项目,我曾有幸领导其中的一个“创意父母支持计划”。这份工作需要家访,并且也需要拜访当地学校,因此我有机会观察到家长和老师在一些棘手的情况下是如何艰难应对的。通常拜访之后,我要写一个故事,或鼓励家长和老师针对这些棘手行为写一个故事,以起到帮助或治疗作用。

担任父母支持这个角色以来,我经常觉得自己像个“故事医生”。两年多的时间里,无数次亲身经历告诉我,故事可以解决孩子们的各种行为带来的挑战。有的故事经老师使用,给学校氛围带来了积极的改变,如《乱跑乱跳没个停的小红马》和《小男孩去航海》。有些故事是家长自己创作或为家长而创作的,在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影响了孩子——如《毛线球的诗》《杰米和魔法棒》。有些故事对所有家庭成员都产生了影响——如《光之公主》《美丽的女王》。有时一个故事通过触动家长的想象力,有效地改变了他们——“现在我懂了,我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成为一个孩子”。在读了棕色小斑马急着把条纹变成黑色的故事之后,两位家长异口同声地说。有了这样的反馈之后,我谈到“保护孩子的童年”时,常常以《着急的斑马》做开场白。

另一些故事对治疗师、家长和孩子都很有效,比如《正好大婶》,一位家庭心理治疗师就曾借助这个故事,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方法,去处理一个 5岁 孩子的案例,这个孩子总是爬进壁橱里面上厕所。后来这个心理学家还自己出版了一本小小的图画书,去帮助那些如厕有困难的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这个故事还帮助孩子的妈妈在家庭生活中建立起更多的规则和协调,之前的混乱局面不再出现,孩子们的行为也因此而受到正面的影响。孩子热爱这位大婶的吟唱——“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家,每样东西都在自己的家”,收拾玩具时常常轻轻哼着这首歌。这种战略上的联合,帮助治愈了这种“失衡”的行为,孩子也再次开始使用卫生间上厕所了。

这些经历使我更加兴致勃勃地探索各种办法,让“故事之光”更好地渗入现代家庭和学校生活。于是后来有了针对家长、老师和治疗师的“创造性规则”课程。我们帮助参加课程的学员运用富有想象力的诗歌、游戏和故事,应对各种不同的纪律挑战。这个工作坊卓有成效,有许多有意思的收获,使我和学员们都更加坚信隐喻和故事在育儿实践中是何等重要。本书的故事部分收编了从工作坊中挑选出来的一些故事,有我的作品,也有学员们的作品。故事的写作和筛选

所有这些成功的经历给了我勇气,促使我开始创作和收集有治疗效果的故事,并且记录下它们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这些故事和笔记堆积在盒子和抽屉里,后来一点点转录到我那忠实的笔记本电脑中。最终的成果就是这本书。

也许有必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我所有的故事都有幸与大家见面。有些故事用手写或用打字机打出来之后,就直接扔进了垃圾箱。还有一些放在文件夹里,落满了灰尘。很多年后,我对其中一些故事作了改写。(这或许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故事都不要扔掉!)

一个故事不“奏效”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断的尝试绝对是宝贵的经历。我确信作废的故事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偶尔某个故事会很糟糕,我在幼儿园里讲过一次之后就撤换掉,而不是重复讲述好多天(重复可以滋养年幼的孩子,因此重复讲一个故事是一种很好的韵律)。这个星期余下的几天,我都给孩子们讲深受喜爱的民间传说。一个故事没有“奏效”是因为篇幅太长,还是因为情节空洞乏味,或者太复杂?或者是因为描述太多而事件太少?

本书第二部分提供了研究以上问题的框架,探讨了与故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此外还介绍了许多故事创作的小窍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