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我的故事之旅(15)

这个故事的主要隐喻是一个巨大的金球,每天“自然织娘”拿一块用新鲜的花草树叶织成的布擦亮金球,金球便会为这个世界发出光芒。可是“满不在乎国王”出现了,他破坏了整个自然环境,织布的原材料一点也没剩,这下没法织出布去擦亮金球了,金球变得灰暗无光。于是国王命令在它周围砌上高高的石墙,这样就可以眼不见,心不烦。石墙完工后,这位国王也开始变得“灰暗”,一病不起了。

对我来说,金球象征着宇宙的生命之源。因此,当金球失去光芒,国王试图掩盖它的丑陋时,“灰暗”和不平衡就从国王身上浮现出来。这种丧失是不可能被真正藏匿的。只有在天真无邪、热情洋溢的孩子们的帮助下,加上“自然织娘”和大地母亲的智慧和耐心,世界才能重返平衡。

许多成人看了这出表演,对隐喻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对于有些人来说, 金球是上天的力量或“神”;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还有人认为是我们的“精神良知”。对自然织娘,有些人理解为“上帝”或“女神”;有的认为是当代的环境运动。这些不同的解释让我们看到,一个故事有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力。

当然,最好不要对孩子们作这些诠释,也不要问他们如何理解——那只会扼杀想象力!但是,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阶段,老师可以在环境课或是一些关于环境的讨论中有效地使用这个故事作为跳板。

另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是《老奶奶和驴子》(见 141页)。它的主题更为温和简洁,情节更简单,因此更适合于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孩子。这个故事写于 1997年,目的是为了增强开普敦的垃圾意识。这个故事当时以偶戏的形式在居民区的很多幼儿园里巡演,对孩子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每一场演出之后,我和另一位偶戏表演者玛利亚 ·美斯本兹收拾演出道具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向我们跑来,两只手上都是他们从学校操场捡来的垃圾。我们发现每天都必须在车上放很多额外的袋子和盒子,这样才能运走所有的垃圾。毛线针和折叠小刀

尽管我主要从事幼儿教育,但偶尔当地的一些小学也会邀请我去做代课老师或者教手工。不论什么课程,我总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切入教学内容。

41

某次我给 8岁的孩子上编织的系列课程,这一次的教学是我最为成功的经历之一。开课之前,我只和他们相处了一小段时间,而我发现他们是我见过的 8岁孩子中最不服管束的。班里有 23个孩子,其中 17个是男孩,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他们正爬上桌子,想跨过窗户。

我的计划是,首先让这些孩子使用自然材料自己制作编织针——先把木棒的一头用削笔刀削尖,打磨光滑,另一头插上橡子。但是我担心他们可能会用这个编织针来打架,或者认为编织“不够酷”,没兴趣参与课程。

经过翻来覆去的思考——包括一个无眠的夜晚——我编写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两支“魔法棒”,一个百无聊赖、四处干坏事的男孩发现了它们。故事的题目是《杰米和魔法棒》(见 193页),我在故事里详细描述了杰米这个男孩做过的伤害他人的可怕事情,最初是这些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但经历了一系列小插曲之后,一副“魔法棒”帮助这个小男孩做了许多奇妙的事情,无论何时,他都把魔法棒带在身上,在毛线球的帮助下,他再也不觉得无聊了。

这个故事俘获了班上每个人的想象力,他们迫不急待地要做自己的“魔法棒”,然后像故事里的男孩一样,编织出很多奇妙的东西来。这学期每周的编织课时光成了他们的最爱。那么多堂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准备毛线针的情景。孩子们必须打磨他们的木棒,直到它们变得极为光滑。他们必须走到我的办公桌前,在我的脸颊上摩擦他们的毛线针,

直到我确认它们像天鹅绒一样光滑。后来孩子们从来没有用他们宝贵的“魔法

棒”去伤害过别人,故事“治疗”了这个麻烦的行为,并且安顿了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孩子们沉浸到工作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