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卷(7)

也就是说,无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都逐渐地被经济渗透。

除了经济,科学技术也是这样。在过去,科学技术是对自然的探索,但是在今天,如果没有利用的价值就不存在这些探索,以物质利益为中心成了根本性规则。

正是在以上意义上,我说重物质轻精神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工业革命以后,物质主义占了上风;法国大革命以后,民主的多数决定占了上风,个人独特的内在牲慢慢受到了排除。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并非仅仅在中国出现。对于这样的转变,一直存在着反对和反抗,包括中国。自明清以来,一些思想家比如梁启超讲“新民”,鲁迅讲“改造国民性y,就是直指这种变化。鲁迅1907年就写文章批评物质,说要“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可以说,近代以来,不断有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在教育领域,在文化领域,如何避免被物质支配这个现象。

“五四”时期,非常重视文化问题,虽然它是反传统的。在当时蔡元培、梁启超对文化的重视里,都有反物质主义这个倾向。

文化、精神和政治价值区分下的现代社会危机现代社会最深刻的危机,突出集中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诸多困境和问题中。对于个人的、利己的竞争导致的问题,很多人也意识到了,但他们希望用法制、契约来约束竞争,而不需要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等价值观,因为这些价值观在他们看来都是专制主义的价值观,这是完全错误的。

但是,如果没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这些价值观,一个社会就难以成型,就是一个动物的世界,就是一个丛林的法则。只是靠外在的约束,人也不会有自主性。不管我们对过去的政治历史事件如何评价,那个时代的人物像雷锋等人的奉献精神里面,其实孕育了人的尊严和真正的自主性,他们不是被迫的,不是受外界的规则所强制的,而是自主决定的,这就是尊严。

反过来说,现在的竞争都是为个人的,连竞争的逻辑也都是被别人决定的,这里面没有尊严,只有丛林法则,看起来是个人主义,其实是完全没有自我的。从这个意义上重新讨论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文化、精神和政治价值是不可以区分开来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只有把政治疏离于文化和其他领域,才会有这一套完全自主的政治观。但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政治本身都是跟传统连按在一起的,不可能有一个单纯的政治领域。现代资本主义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分离,产生出一个自足的政治概念。但是,政治离开了它的传统,怎么运作?

(三)价值问题与制度问题相关我认为今天首先的问题是价值本身的问题,当然也有制度的问题。余英时有个说法,说中国的文化像“游魂”,“游魂”的意思就是已经没有了身体,它是流动的,没有自主,没有精髓。陈寅恪悼念王国维自杀的时候也说,王国维的死是文化象征,因为王国维有一个对文化的认同、体认,现在已经没有文化的纲纪,这个机制没有了,只是空有一个人,所以他没法实现,最后他就自杀了。显然,这里头不仅是文化问题、价值问题,还有制度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