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清举国祝寿,日本兵犯朝鲜(3)

伊藤说:“正是。今天就是商讨如何进攻中国,你我可谓不谋而合。请你对日中两国的军事力量再次作一次评说。”

陆奥一向关注日中两国军事实力,见伊藤要他介绍军情,即胸有成竹地说:“我国海陆两军的力量可以击败清国。清国陆军总数虽有六十万,但配备毛瑟式步枪和德国克虏伯式野炮的只有李鸿章所属的三万北洋军,故数量上不足畏。我国海军虽在总量上不及清国四支水师,但战舰数量和吨位已超过北洋舰队,火炮配备总数也比北洋舰队的多,且弹药充足,更有速射炮。”

伊藤当即肯定了陆奥的分析,认为出兵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接着说:“据驻天津海军武官泷川大尉报告,清廷正在为贺西太后六十寿辰筹办万寿庆典,不主战者多有人在。北洋军中堪为名将之声望者尚乏,若我之决心不变,将士用命,必能稳操胜算。立即出兵朝鲜,即可趁机解散由强硬派操纵的议会,使其通过的对内阁不信任上奏案无效,以强固内阁领导权;同时更可实现明治天皇睦仁手定的用武力征服中国和世界的国策。”

陆奥最后诡笑着告诉伊藤一件喜事:“已破译了清国驻日公使与清廷通讯的密电码,外务省对清国内情了如指掌。”

伊藤听了,大笑不止,即决定出兵。

伊藤将出兵决定上奏明治天皇后,立即得到天皇裁可。于是,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奉命以保护使馆为名,在清军出动的同一天,带领海军陆战队五百名赴朝鲜回任。紧接着,日本睦仁天皇在东京成立大本营,续调陆军四千、军舰八艘向朝鲜进发。

李熙闻知大鸟带兵回任,更为惊恐,连忙派人告知袁世凯,请求清军不要登岸。袁世凯则亲自进宫安慰李熙:“日本意在与中国争体面,兵来非战,请大王切勿惊慌。”为阻日军继进,袁世凯出面与大鸟谈判,约定双方都不增兵,大鸟佯为同意。袁世凯则真的以为日本不会增兵了,他急电告请李鸿章停止进兵,并电叶志超部驻牙山待命。

这时,东学道徒已经同朝鲜国王派去的招抚使订立了休战和约。清廷见乱事已平,便要求中日双方同时撤兵,但日方不予理会,也拒绝了美、英、俄、法四国外交使臣让中日两国同时撤兵的要求。大鸟此时鼓励日军官兵说:“大日本国以雄厚兵力入朝,是承陆奥宗光外相的训令帮助朝鲜改革内政,朝鲜不应是中国的属邦。朝鲜自主光明正大,日本出兵属于义举。”众官兵听了,纷纷赞成大鸟的话,表示愿为朝鲜自主效力。

大鸟是个很有政见的人,他认为中国虽然辽阔,近年又扩充海陆两军,但内部极其紊乱,故不足为惧。在入朝日军大队人马登岸后,大鸟当即指挥人断绝了清廷驻朝使署的柴米供应,并令炮兵架大炮对准使署。这一来,吓得袁世凯只留下使署随员唐绍仪看馆探事,自己先是改装易服带家眷逃往仁川,后又急忙登上去天津的清军兵舰回国去了。

朝鲜出事,使大清光绪皇帝有些烦躁。当收到日本政府拒绝从朝鲜撤兵的照会后,他更是烦躁不已,担心倭人此时犯边,有碍万寿庆典。早在两年前,光绪帝就发布上谕筹办皇太后慈禧花甲昌期的六十大寿庆典,并着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匡、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许庚身、工部尚书松溎、孙家鼐等十二位王公大臣总办。

为了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光绪帝拟定不与日本大动干戈。然而在这时,给事中余联沅却上条密陈:日本此次意在借故入侵中国,请明宣战事、规取东京,调南洋水师直捣长崎、袭击日本之不备,乘机灭亡日本。

得密奏的次日,光绪帝即在毓庆宫书房与入值的师傅翁同龢谋划,并告知有余联元密陈一事。翁同龢则进言:“规取东京语殊豪纵,但不可取。现日人并未攻我,圣上采不战而屈人之术,令派大兵往朝与之相持可也。只要日本稍有和意,即可协商双方撤兵事宜。”光绪帝听罢说:“师傅所言,正合孤意。只是令派大兵需大笔军援,今无着落。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的银两又不能少,甚是难办。”翁同龢授意道:“皇上何不趁着到颐和园请安之际,再向太后奏告日本东犯之事以领懿旨?”光绪帝点头称是,说明日就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