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4)

大的弊端是什么。

这个人跟曾国藩说,用人方面最大的弊端就是应该避免欺弊,被别人欺骗。曾国藩说有道理,鼓励他说下去。这个人于是跟他讲了“四种欺”:

第一种是像曾国藩您老夫子这样至诚盛德的人,即使想欺骗你,别人也不忍心。这就是不忍欺。

还有第二种人,像左宗棠那样刚正严厉的人,别人即便想欺骗,也不敢欺。这就是不敢欺。

还有第三种人,有的封疆大吏位置很高,别人不欺骗他,但他还怀疑别人欺骗他。

最后一种人是第四种,自己被别人欺骗了,还感觉不到自己被别人欺骗。

曾国藩很感兴趣,说讲到这四种欺很有意思,这样吧,你能不能明天开始到我手下各个大营去看一看,看看我手下这些人当中哪些人真正是人才。

这个人领命而去,过了几天回来了。曾国藩问:你发现我们这里有人才吗?他回答说,你这里人才非常多,但是有两个人真正是人才。曾国藩问:哪两个人是你所说的人才?他说:有一个人叫涂宗瀛,还有一个叫郭柏荫,这两个人是人才。

这两人在曾国藩自己的人才名册中也是被列为提拔的人,一听到这里,曾国藩感觉此人真是了不得,有鉴识人才的本领,便想提拔他。只是一时没有更合适的位置,所以就先安排他在制造局当差。但是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个人带着两千两银子跑掉了。手下的人听说后,向大帅建议赶快追,曾国藩说不要追了。大家觉得曾国藩这次被别人欺骗了,曾国藩自己捋捋胡须,一再说“好一个不忍欺,不忍欺”。他这样说,别人都笑了。

曾国藩总结说:人才凭借求才者的智识而生,也由用才者的分量而出。用人如同用马,得到了千里马而不认识,认识了又不能很好地驾驭使用,那样的话,用人者反倒乐得骑乘驯服、稳当的劣马,反过来指斥千里马的高大、俊伟。

胡林翼说,人才随取才者之分量而生,亦视用才者之轻重而至。

曾国藩做两江总督后,管辖江苏、江西、安徽三个省,朝廷所有的大政方针都要咨询他,场面非常大。曾国藩提拔的人才更多了,主要人才大多是在这个时期提拔起来的。

曾国藩提拔人才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个是数量大。曾国藩的人才非常多,封疆大吏这个职位的就有几十位,有名有姓、有成就的有几百人。

二是专业性强。曾国藩手下的人才都有专业技能,在各个方面都有专业特长。而有的从士兵,或者农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三是求才的心意非常诚。以诚来求才,待之以礼,求人心境有恒,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是范围非常广。他主张用人五湖四海,不论资格,打破常规。

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决非和协之道。故恒言皆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