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相人口诀
1.曾氏人才从哪里来
曾国藩是怎样把人才网罗来为他效力的?他有四句话,概括自己从鉴识、培养、网罗到使用人才的过程:
第一句话是“广收”,即网罗人才范围一定要广,而且选拔人才还要有诚。
第二句话是“慎用”,就是使用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谨慎地使用人才。
第三句话是“勤教”,指对人才要经常地进行教导、培育、栽培。
第四句话是“严绳”,是指用严明的制度、纪律、规章,以及奖惩的各种办法来使一个人才更加符合用人者的要求。
为了实践这样的目标,曾国藩在他的幕府中,特别是做了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后,设置了很多机构,这些机构成为他安置、培养、教育、提拔人才的最重要机构和场所。
湘军有两个最主要的机构:秘书处和营务处。
当时没有秘书处这个名称,叫幕府,它是幕僚群体中最重要的机构,主要工作是帮助曾国藩草拟各种文件。这类人待遇最好,人员最多,多达百人以上。郭嵩焘、刘蓉、陈士杰、李元度、赵烈文、李鸿章、左宗棠、李榕、薛福成等后来很有成就的这些人,都曾在秘书处工作。营务处是湘军的参谋部,要求任职人员兼资文武,既懂得军事,又善于出谋划策,如沈葆桢、李宗羲、李鸿裔、李兴锐等人都曾在此工作。几乎所有的重大战略决策都是由秘书处、营务处的人才一起讨论,定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最后供曾国藩进行抉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重要机构,比如厘金局,是征收厘金的主要机构。曾国藩带兵后,一改“君子不言利”的陈腐观念,认真学习理财,提出“利权所在即威权亦归之”的观点。仅他任两江总督后的短短六年间,就筹集军费1854万两,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厘金。还有劝捐局,就是到处为他筹钱。胡大任就是在湖北主持劝捐局并受到曾国藩极力赏识,而被举荐给朝廷。
湘军创建之初,没有国家财政拨款,它的运转全靠自己到处化缘,所以曾国藩开始出山的时候,非常犹豫,虽然皇帝下了圣旨,湖南巡抚骆秉章、张亮基一再恳请。曾国藩觉得主要有三个难处:
第一个难处是儒家的经典,在四书五经中浸润良久,这些经典已成他的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兵家的要领平生没有任何涉猎,知识准备几乎是零。
第二个难处是行军打仗,朝廷不给拨款,那么所有的钱都要向富人化缘,但是他平生结交的没有富人,无从化缘。
第三个难处是他当时正在为父守丧,如果出来有违孝道。
曾国藩后来做了两江总督,手下人得到高升,爬得最快的是为他筹钱的部门,而最出彩、最出人才的则是秘书处、营务处、厘金局这些核心部门。李鸿章就曾任他的秘书处首席幕僚,撰写了很多份高质量的奏折。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在幕府中设置了很多近代化的军政机构。曾、左、李当时已经认识到“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以他们要搞洋务,搞近代化。打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企业,后来又有金陵机器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翻译处、留学事务处。这也是他的人才培养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留学事务处,这是为了派幼童到美国留学而设。最初设立的时候只有英语一科,之后又开设了日语、法语、俄语班。很多外国人像英国人傅兰雅、美国人林乐知等,都曾在这里为曾国藩效力。
湘军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 采编所。采编所是专门搜集太平天国的情报,从事潜伏活动的。湘军起初并没有这个机构。当时有一个叫张德坚的人,他先前是湖北巡抚衙门里的一个巡捕,他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搜集太平天国的情报。后来他还写了一本书,进献给清朝的封疆大吏,希望他们能重视这本书。但是所有的封疆大吏都不理采张德坚,甚至看不起他。因为张经常化装成太平天国的人,或化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