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腓特烈以前,欧洲人上千年打仗基本上都是两翼齐飞,然后再来个下底传中,中路突破什么的。而腓特烈呢,尽管索尔这一仗最终也是打成了两翼齐飞,但按他战前的构想,应该是右路突破,左中路固守,也就是说,把进攻的阵线从两翼连成的一条直线变成斜线。在后面的战役中,腓特烈进一步发挥斜线战术的威力。到了腓特烈晚年,“斜线战术”简直就成了这位大帝的金字招牌,这也是全欧洲的军事常识和基础。
(2)
1745年底,在前后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连续吃了腓特烈四次大亏的特蕾莎还不死心,集中奥军主力实施中路突破,撇开东边的西里西亚和西边的萨克森一概不管,直接进攻勃兰登堡本土,想要来个中心开花。可是这次更惨,奥地利军队还没坚持到当时正在西里西亚的腓特烈这个男一号出场,就被留守柏林的普鲁士老元帅,老利奥波德亲王给击败了:1745年12月,老利奥波德亲王率领的本土留守普军2。5万,在凯撒斯多夫会战大败奥地利大军3。1万人。
神圣罗马帝国只好再次向普鲁士求和,表示永久割让西里西亚,特蕾莎本人也不当那个惹祸的帝国女皇了,退而求其次,只当奥地利女王,而请求普鲁士承认自己的丈夫弗朗茨·史蒂芬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反正腓特烈的眼里只有西里西亚,不在乎谁当那个挂名皇帝,于是到了12月15日,双方在德累斯顿签署停战协定,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到此结束。
西里西亚战争结束了,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还没完事呢!德累斯顿协定签署以后,奥地利不得不和其余列强继续打了3年的仗,可普鲁士却从此赢得了长达11年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当腓特烈率军凯旋柏林的时候,老百姓在欢呼中第一次称他为腓特烈“大帝”,要知道,从红胡子腓特烈死后,整个德意志在五百年间,从来没有任何统治者得到过这个称呼。
可两战两胜的腓特烈大帝的光辉岁月才刚刚开始。
进入和平时期,腓特烈大帝的文治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施展空间:
他先后推行了农业改革(种植高产的马铃薯以解决粮食问题、在自己的国王领地上取消农奴制等等)、军事改革(在训练中深入推行以侧翼进攻为主的“斜线式战法”,取消强迫农民当兵的政策,将军费的主要来源由国家财政负担改为由王室的领地收入负担,以减轻国家的财政压力等等)、教育改革(建立了数以百计的乡村学校,深化了从1717年他爹统治的时代就开始实施的小学义务教育等等)、司法改革(废除刑讯逼供,强调人人平等,允许任何人向他本人提出司法申诉等等)、建立了有监督的公务员制度,强调天主教和新教的和谐共存,允许出版自由,乃至于允许柏林的报纸上出现讽刺自己的漫画,甚至对同性恋都采取了宽容的政策,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