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

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们,都必须遵守许多需要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正因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规则的共同遵守,社会秩序的稳定才得以实现。社会如此,公司、机构也莫不如此。每个机构都会对所属机构的人员制定相应的一套制度,以制约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正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人们的行为才有规范,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给社会、国家、企业带来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为什么要制定规范

不同的公司、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规范,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这些规范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与工作绩效有关的行为规范,如公司通常会规定员工的工作水平、工作方式、产量指标、沟通方式、工作时间等;第二类是有关资源分配的规范,如薪酬的发放、工作的分派、设备的使用;第三类规范则与外表和交往活动有关——如何打扮,如何与上司打交道,如何与自己工作群体之外的人们交往,何时应当紧张忙碌,何时可以放松节奏,如此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规章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使事情有据可查,使之良性循环。如操作规范提高了生产效率,做事雷厉风行,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工作风格。

规章制度主要起一种约束作用。人作为一个个体如果没有在公共场合,没有公共利益,不需要有规章。但是大家作为一个团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工作,就需要有一个制度来约束和协调他们的工作进展。

因为他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要符合企业的规范。企业的规范还是企业成长这么多年来的一个经验的总结。它能生存下来,肯定有它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规范。作为一名员工,进到企业里面以后,仅有把事情做好的愿望不行。因为办好的标准不在你,而在企业对于企业而言,员工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要做好事情,自然就需要先了解企业对你的要求,对你这个岗位的要求,然后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也就是说,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先要搞清楚到企业里来干什么。

当你做事情有了一定的规律以后,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制度。

所以,从员工个人的角度看,规范意味着公司对一个员工行为的期望和要求;从公司的角度看,规范则是控制和影响员工行为的主要手段,规范的最大作用是使员工行为标准化。但是规章制度不可能包罗万象,它不可能对员工的所有行为都加以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它具有钢性的一面,也具有柔性的一面。

二、规范的执行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促进员工行为的标准化,如果员工能以同样的方式投入工作,就有利于保证公司有稳定的产出和结果。在正规化很强的企业中,尤其对那些标准化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通常用工作说明书等书面文字,对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详尽规定。规范用减少员工选择其他行为方式的自由,来保证公司的生产秩序和生产率。任何人都不会否认企业规范的重要性,但是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不仅在于制度的制订,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它。

因为规章制度虽然制定了,但是没有严格的惩罚条款的话,可能就会很难执行下去。而且这还与管理部门管理得严格不严格也有关系。如果管理得比较严,这条制度可以坚持下去。如果没人监督和管理,可能就不会被重视。

例如,一开始管理不严的话,厂房、车间里肯定会有人抽烟。开始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就是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元。当管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下意识的东西了,不用人要求,他也不在厂房里吸烟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