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似是而非的解决之道

而我们当前最大的不如意,就是数字设备。“必须改变习惯”这种话,翻来覆去说了许多遍,可行动的人寥寥无几,分明说明大家根本无意改变。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生活早就换新面貌了。真的要改变,就需要有发乎内心的动力,要相信这种思想,也就是这种思想要有说服力。思想改变不了大脑的结构,也没必要改变。只要意识转变过来,行为自然会跟着走。对于很多人来说,上网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了。就算公司有限制上网的规定,电脑里有管理邮箱的软件,他们又哪肯轻易接受呢?只有认识到了下线的好处,懂得了离开电脑能收获到更多宝贵的东西,他们才会愿意去改变。就连前面那些没用的“方子”,要是能同有说服力的思想搭配起来,外敷并内服,双管齐下,或许也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20世纪的思想家福柯,贴切地把哲学形容成“自我的技术”,因为哲学能改善乃至转变生活。当今数字世界里,我们正需要找到新兴的自我技术。然而从哪里开始找呢?不妨看下面:

“把电脑关了吧。只有关了手机,关了电脑,你才能欣赏周围的每个人。对我来说,牵着孙子的小手,看着他蹒跚学步,才是生命中最无与伦比的时刻。”

说这番话的人,不是劝人退步的勒德分子①,却是谷歌董事会主席兼公司总裁埃里克·施密特。这是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2009年春的毕业典礼上,献给毕业生的寄语和劝导。正当大家为网络忙得团团转时,竟有人说出这样的话,哪怕是普通人说的也足够让人称奇了,何况是从谷歌高管口中说出来。新时代的连线生活正是由谷歌定义的,谷歌不只是搜索引擎,更是家庞大无比的媒体和广告公司,其利润多寡直接与各国人民的上网时间挂钩。所以说,施密特是在以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劝说毕业生和其他人享受下线生活。

愤世嫉俗者可能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他不过是嘴上说得漂亮。明知道大家网瘾那么深,几句空洞的劝告也无关痛痒。他跟其他技术大亨一样,只是做点门面功夫、说点场面话罢了,反正说了也不会做。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不是真心劝导,又何必非选这个话题呢?完全可以换一个。就算非说这个话题,也不必说得这么直接而恳切。“把电脑关了吧”和“欣赏周围人”这样的劝告,跟“要找出办法来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有着天渊之别。站在施密特的位子上,说出这番话来是难能可贵的。可惜媒体只在当天引用过施密特的言论(技术首领劝我们下线,莫大讽刺啊!),第二天就平静如初、涛声依旧了。

施密特的具体建议虽然不见得多好,“下线吧”这种提议也不是他首创。然而从建议中透露的思想,着实耐人寻味。施密特是劝告我们,别看数字设备做了那么多的事,有些经历却是它给不了我们的,而那些恰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他没提到“深度”这个词,不过他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劳碌的网络生活中早已失去了深度。他朴实地建议我们把电脑关掉,其实是在暗示,每个人都有能力发现电脑的局限,改变目前的生活,就看你个人会不会运用这种能力而已。在这个群体至上的世界(我们都认为群体的意见才有威信,加入群体才有意义,所以要靠谷歌来判断自己的分量),施密特的思想堪称激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