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思维(7)

了解心态、思绪流动与心态转变

经营城市潜能将需要我们重新评估思考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驾驭思考力,还有运用及忽略的信息种类。这将需要区别、判断、过滤信息的新标准,汇集更丰富可能资源的更宏大观点,以及解决问题时更自由、横向,并富创意的思考流程。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点?改变心态、重新省思原则,并采取思考及激发创意的新方式,都是其中的基础。只是何谓思绪流动、心态与心态转变?

所谓思绪流动就是动脑筋,基于适当的理由,全副心思都陷入某种模式里。它运用熟悉的思考流程、概念、联想与解读,以作为过滤并因应这世界的手段。环境或背景决定了一个人所见、所解读和所意味的事物。例如,当某人以英语问,“S-I-L-K拼出来的是什么字?”时,答案是“Silk”。当某人提出第二个问题说,“牛喝什么?”时,多数人会回答“Milk(牛奶)”。至于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女孩与老妇轮廓组合的视觉幻象。其中有半组人先看小女孩的轮廓,另外半组人则先看老妇的轮廓。当两张图像组成一张时,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少有人会先看到原本不曾看过的影像。大脑会去听预期中会听到的事,去看料想中会看到的事物,并舍弃那些不符意料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前后关系预处理”(contextual pre-conditioning),由于它在潜意识中运作,因此特别具威力。

同样的,较复杂的思考流程也是如此。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由于相关训练以及要延续现有的既得利益,因此会以特定方式来看待问题。无论土地利用规划人员,或是交通工程师,都不会希望有人告诉自己,对解决城市问题来说,他们所受的训练可能已不太切合实用;同时,他们会力主维持那训练的重要性。倘若这类训练的结果会改变其专业权威,大家就不会放松,也不会敞开心胸发挥创意。或许在大家眼中,创意既危险又具威胁性。就以地方当局来说,随着那些能应用新思考,或新组织方式的人得以提升自身地位,权力结构也可能改变。除非钻研领域狭隘的专家能自我调适,并以较弹性的方式来看待自身专业,否则将沦为技术人员。

所谓心态,就是人根据价值观、人生观、传统与抱负,在现实与理想上,用以建构其世界的秩序,还有他们抉择的方式。心态是种惯性、方便的思维方式,也是决策的指南。它不仅决定个人在其自身狭小、地方性的世界中如何行动,也决定他们在无所不包的阶段如何思考与行动。心态是偏见与优先要务的固定总结,也是我们加以合理化的方式。

至少对自我来说,由于人喜欢本身行为一致,因此,改变心态就是将个人行为重新合理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各级城市决策者,还有那些想影响城市、身在国家机构外的人,能有系统,而非一点点地改变自身的做法。

所谓改变心态,就是藉以彻底重新评估,并改变个人对自我地位、职责及核心概念等看法的过程。在最好的状况下,它是以充分开明,足以促成这种改变的能力为基础。有时这要靠反省观察较广大的领域,才能得以实现。在可能较常见的其他状况下,它是靠外在环境,或是当危机出现时,个人与团体才被迫改变的;例如,独裁者做得太过分,使人们对民主程序的需求变得更强烈。再不然,就是环境灾难可能迫在眉睫,以致引发了永续的意识,这相当像“尤利卡效应”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