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思维(4)

反射而不积极主动

“没坏就别修”的陈腔滥调或许有部分真实性,但在现代城市中,这种做法却弊多于利。就算争议中蕴涵着某些危机,也是在它们变成问题后,才会被反射性地加以处置。而反应多是由问题本身所界定,因此我们被迫应付的是往日的问题,并不是明天的机会。要调整城市变革的步调需要决策者高瞻远瞩、积极主动,并处置尚未成为问题的争议。你需要准确地监视趋势,以察觉未来可能变得举足轻重的微小变化。

短期主义与魅力需求

无论政客、有期限的机关或合作关系,其短期(short-term)逻辑旨在获得迅速、立竿见影的成效,而不是长期的对策。这往往会以如巴黎的大建筑计划(Grand Projects),或是节庆活动等旗舰方案为主,以显示某些事正在进行。这一切能激励、颂扬成就,或制造动能;同时,简单的训练计划,或是与私人、非政府组织(NGO)间的新合作关系,也许对城市的竞争地位更有利,而城市策士必须设法提高这类低调计划的能见度。

权力与委派

委派职务的权力网或地位稳固的精英,都有可能会减少获取权力与信息的管道,并排挤那些可能有许多贡献的人,而限制创意。各国都有精英机构,个中成员很容易担任要职,但创新人才可能来自任何地方,甚至包括较不获重视的高等教育领域。由于新大学想扬名立万,或是可损失的东西较少,因此也许会较富创意。彼得·霍尔(Peter Hall)对创新城市的分析显示,诸如洛杉矶、孟菲斯(Memphis)、底特律、格拉斯哥,或是曼彻斯特等,在不同时期隔绝于主流外的城市,往往是最能创新的。此外,他也指出,在推进城市的过程中,移民或激进分子等圈外人的重要性。

训练不足

城市专才往往只获得狭隘而无创意联想的训练。同样的,城镇规划者也是如此,一如工程师、图书馆员、休闲活动经理与环境卫生官员等,他们往往深陷于土地使用、开发管制等专业领域,而难以自拔。到目前为止,不管是专业人士或城市管理阶层,都未能彻底了解将来城市的开放和弹性动能,或是诸如特色、社会发展、网络动能等“城市软件”的重要性。

专业性的自圆其说

各专业领域的术语不仅使它们与圈外人沟通困难,也束缚了思考力。专业界赖以自圆其说的自我保护系统,未必经得起更全面的观点检视。例如,交通工程师曾强调,有必要保持视觉环境净空,这样才不会让使用市区干道的驾驶者分心,但却没考虑到,这类退化环境有引发涂鸦、犯罪,或甚至因无聊导致事故的影响。而将一切风险与成本纳入考虑的平衡对策,则需要多元观点。假使创意要跨越专业领域,在专才与整个小区间欣欣向荣,就必须要有共同语言。

读书导航